中国出口的料峭寒冬(18)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

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我国出口企业应借政策之“利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有效规避风险

我国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和欧洲的风险已经变为了现实,从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增幅都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基本面向好,1~10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21 88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其中出口12 023.3亿美元,增长21.9%。这种在逆势中保持良好的势头,主要归功于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例如前三季度我国对巴西出口增长90.2%,对印度出口增长43.1%,对韩国出口增长41.8%,对东盟出口增长28.4%。这是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果。

如今,拉美、非洲和大洋洲是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比例较低。因此出口企业应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将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出口目标市场。目前,我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收账款制度,有效地防范风险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国外的进口商和银行的信用普遍下降,这意味着在出口贸易中将会产生更多的信用风险。出口企业作为风险的主体,应主动防范风险。

(1)企业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对老客户要及时掌握其商业信用、债务偿还能力等动态信息,对新客户可借助信用管理公司对客户信用度进行调查,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

(2)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应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依托银行信用的贸易结算方式,努力减少商业赊账的额度。

(3)企业还应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信用工具,大力推广国际保理等风险防范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

(4)企业应加强出口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责权条款,严格履行合同,避免对方以不符合同为由拒付货款。

(5)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应收账款制度,以保证降低风险。美国商业法律联盟对应收账款的统计表明,过去12个月其成功率只有26.6%,也就是说应收账款拖延的时间越长,追回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发生了坏账就要抓紧追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