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基业长青》:第三节 谁都不愿眼巴巴地等死(3)
为了基业长青
车宏卿
由于工作部署得不到贯彻与执行,屡屡受到阻挠,年轻助理的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不能成就事业,有官职能怎样?不能施展抱负,有钱挣又能怎样?对于要干一番事业的这位年轻人来说,待在老机运,不亚于把他关在笼中。尽管有人提醒他说,老机运把你引进首钢不容易,你如果要离开,就要拿出上万元的赔偿金,当时上万元对他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毅然决然,以付出上万元的引进费为代价,走出了老机运的门槛。
一纸契约,流于表面,形同虚设;减人缺乏魄力,用人不公平;分配不合理,奖罚不分明;引进人才,也只是把他当花瓶等。老机运的改革没有丝毫进展。没有阵痛的改革注定成为失败的改革。2006年底,年初任命的经理被免职,书记被降职,新班子因改革失败而被解散。老机运继续保持着老国企的一切遗风。
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首钢改革大潮冲击下,特别是在首钢建设集团大刀阔斧改革的冲击下,早先一步进入社会市场的一些老机运员工深深感到,以吊装业为主的老机运原本在华北的老大地位,正在受到一些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强有力的冲击。
老机运队伍中,年轻的大学生鱼贯而入,他们仅仅把老机运当成跳板,一旦掌握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又具备了在大企业工作的经历,就不再继续过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为了保存锐气,施展才能,他们又鱼贯而出。像年轻的经理助理一样一时受到重用的年轻人,多数就像苦行僧,想通过经受磨难,想通过淡泊名利,来改变影响老机运的发展,最终改变老机运的命运。他们的诚意,他们的努力,最后也只好以离去而告终。
在日复一日的慢慢煎熬中,越来越多的人,或者不甘于微薄的收入,或者等不及变革的到来,或者经不住外界的诱惑,都想快点离开老机运。于是,走的走,调的调,老机运陷入一片凄凉。种种迹象表明:“老机运,再也不能这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