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已灭绝的动物图像

 

我终于离开鱼衣雕像走到卡拉萨萨雅广场西北面的太阳门前。

它是用整块的灰绿色安山石雕成,约英尺宽,10英尺高,18英寸厚,重量估计有10吨。(14)颇有点巴黎凯旋门的风范,虽然小了许多。它屹立在卡拉萨萨雅广场,像个连接两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的门。这件石雕精品是权威们公认的“美洲的考古奇迹之一”。(15)它最神秘的特征是镌刻在东面门楣上的那条所谓“日历中楣”。

这个中楣中间凸起的部分雕刻着一幅画像,学者们认为那是维拉科查,(16)只是这位维拉科查显露的是他呼唤天火的神王的较为可怕的一面。他温文尔雅的、慈父般的一面也有所体现:怜悯之泪从他的面颊上滚滚滴落。但是他的面色严厉而坚定,王冠华贵而威严。两手各握一支雷电。(17)按照20世纪最著名的神话学者约瑟夫·康贝尔的解释,“它的意思是,从太阳门流注入宇宙的恩惠与雷电的力量一样,可以摧毁一切而自身毫无损伤……”(18)

我脑袋转来转去,慢慢地研究中楣上的雕饰。这是件优美匀称的雕刻作品,在中间凸起的维拉科查像两旁各有三排雕像,每排八个。总共24个。有人猜测这些雕像有日历功能,很多人试图破译,但是至今没有什么很有说服力的解释。(19)唯一可以真正确定的是,这些图像都有一种特异的、冷酷的卡通画似的特质。他们似乎是不带任何感情,迈着精确的、近乎机械的步伐,列队整齐地走向维拉科查。他们有的戴着鸟形面具,有的长着尖鼻子,每个人手里都执有与神王一样的器物。

中楣底部刻满了“回文”饰——阶梯金字塔形的一连串几何图形,以一条连续不断的线画成,正立的、上下颠倒的、右侧向上的金字塔图形更迭交替,连续不断。据说也有日历功能。右面第三列(比较模糊的左面第三列也一样)看得出清晰的象头、象耳、象牙和象鼻的图形。这个发现是出乎意料的,因为美洲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大象。但很久以后,我证实了在史前时期这里是有大象的。一种学名为“居维象亚科”的与大象很相似的哺乳类动物曾经生活在南美洲,在安第斯山脉南部尤其多,公元前10000年前后突然灭绝。(20)这些动物有两只长牙,和一个长鼻子,样子酷似太阳门上的“象”。(21)

我往前走了几步,好把这些象看得更清楚一点。每头象都由两只有羽冠的秃鹰头组成,鹰的喉部两两相对。(羽冠构成两只“象耳”,脖颈的上部分构成“象牙”)。这样合成的动物在我眼里仍然是头大象,可能因为用一种东西代表另一种东西是蒂亚瓦纳科的雕刻家们一再玩弄的巧妙而神奇的艺术手法,这样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因此,一个人物面孔上的耳朵可能是鸟的翅膀构成的;同样,一顶华丽的王冠可能由鱼头与鹰头交织而成,眉毛用鸟的头和脖颈来表示,拖鞋的鞋尖是一个动物的头颅,等等。因此,大象科的成员用秃鹰的头来组合,不一定是视觉幻象。这种极具创意的组合与中楣的总体艺术风格极为吻合。

雕刻在太阳门上的风格独特的动物狂欢图中,还有其他一些业已灭绝的动物。我在研究中得知,其中一种已被几个研究人员确定为“剑齿兽”,(22)——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约9英尺,肩高5英尺,就像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又矮又胖的怪物。(23)与“居维象亚科”哺乳动物一样,剑齿兽在上新世(160万年前)曾活跃于南美洲,到更新世末期时已经消亡(约12000年前)。(24)

在我看来,既然剑齿兽只可能按写实的方法雕刻出来,那不正好印证了将蒂亚瓦纳科的兴建推算到更新记末期的天文考古证据,进一步推翻了那些认为这个城市只有区区1500年历史的正统历史年代学的观点吗?因此,镌刻在太阳门中楣上的剑齿兽头像不下46个就格外显得意味深长。(25)这个难看的动物头像还不止出现在太阳门上,蒂亚瓦纳科出土的无数陶器碎片到处可见它的身影。更有说服力的是,还有几件雕塑品以三维立体图像展现它的雄姿。(26)不仅如此,其他的业已消亡的动物的图像也被发现,其中包括:“四足兽”一种日间活动的四足动物,“后弓兽”,三趾蹄、比现代的马稍大点的动物。(27)

这些动物图像表明,蒂亚瓦纳科堪称一本记载古代珍稀动物的画册,它让那些比度度鸟消亡得更早的生灵活在了永生的石头上。

但是这种记载有一天突然中止了,黑暗已经降临。石头也将这一切记载了下来。太阳门,这件旷世艺术杰作再也没能完成。中楣上没有完成的部分似乎在述说,某种致命的大变故突然到来,使雕刻家的创作戛然而止。按波斯南斯基教授的话说,在他“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后的润色”的时候,“永远地抛下了他的凿子。”(28)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