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列传第七十(10)

     
  从先圣孔子逝世以后,京师里很少重视高等教育,只有武帝建元、元狩年间,儒学昌盛,文风大振。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俗不务本业(农桑),巧诈的人多,作奸犯科的人,钻窥法令的缝隙,要借道德礼俗去感化他们,是毫无效果的,只有严刑重罚,才能制服他们。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朝已和大夏互派使节,西方极远的变族,他们伸长颈子望着中原,想要瞻仰中国的衣冠文物。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别人有危难肯去救援,别人困穷,肯去赒济,有仁人的风度;不失信、不背弃诺言,世人都钦佩他们的义行。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侍奉君主的人,使得君主心平气和地看他们的行动,听从他们所讲的话,而得到宠幸。不仅他们人漂亮,论才能也各有他们的长处。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和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和别人争权夺利,对上不肯谄媚,对下也不骄傲,从容大方地应付一切人,这是道家“因应”的做法,别人也不必存心去伤害他们。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齐、楚、秦、赵等国,国度不同,国内的占卜家因为民间风尚不同,卜筮的方法也各相异,要统一地看看他们(日者)的宗旨何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三代用龟不同,四夷的卜法也不同,但用它来判断吉凶却是一致的,大略举出它的要点。作《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一个普通平民,他们不触犯国家的政令,也不妨害百姓,或是买进,或是卖出,要看时机来决定,这样地增加他的财富,聪明的人也认为有可取的地方。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想我大汉承继五帝的遗风,上接三代的传统志业,周朝末年,秦代除去古文(专用秦篆,又称小篆),烧毁《诗》《书》等古代典籍。因之明堂(古代帝王宣布政令,接见诸侯的地方)、石室、金匮(藏图书的地方和器物)、玉版(上面刻有文字),等处所藏的图书,都散失损坏了。汉朝开国后,萧何整理法令条文;韩信重述兵法;张苍拟就律历方面的章法和程序;叔孙通制定礼节和仪式,于是,学术风气渐开,《诗》《书》等古籍也不断地慢慢出现了。从曹参推荐盖公专讲黄帝老子的学问后,贾谊、晁错也发扬申不害、商鞅等法家的学问,公孙弘因为懂得儒家的学术而显名朝廷。这一百年中间,天下已发现的遗文古事,都集中在太史公的府第。太史公仍旧父子相继总领这一要职,因之叹息说:“回想先人曾掌管这一事务,在唐、虞时很有名气,到了周代又主管这一职务,可以说司马氏世代主持天官,直到我自己,敬慎的记着!敬慎的记着!”尽量搜集天下散失的文献,帝王大业的建立,要推考所以然,详察它的结果,在极盛的时候要观察它日渐衰落的原因,再从历史人物的实际行动来对勘考验。约略推考三代,纪录秦汉,最早从黄帝开始,直到现在(汉武帝时),作十二本纪,科别条举,纲目都具备了。同一时代而世次相异,年代先后不易明了,作了十表。有关礼乐制度的减少或增加,律度历法的新创或更改、兵机权谋、山川形势、鬼神奥秘,天和人的感应、协调,如有窒碍,需加变通,于是作八书。二十八个星宿,环绕着北斗;又譬如车轮,三十只辐,环集在同一毂上,方能不断地运转。如腿、臂一般地辅佐大臣,恰好和星辰、辐毂相配称(称读去声),他们忠实守信,坚守臣道,以奉事主上,作三十世家。他们扶持正义,有超人的风范,紧握着风云的际会(时机)建立功业,流芳百世,作七十列传。计本纪十二、表十、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叫做《太史公书》(后世才称为《史记》,本无此名)。序次大略,借以收拾散佚,弥补阙漏,成为专家的著述。协合六经传记,整齐百家杂说,正本藏在名山(藏书的府库),副本就放在京师,留待后圣君子,第七十。太史公说:“我撰述自黄帝以来,直到武帝太初,只百三十篇。”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