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第五 张謇(4)

  大生纱厂的成功,使张謇兴办实业的势头有增无减。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始,他创办了通州大达小轮公司、上海大达轮步公司、达通航业转运公司、大中通运公行、泽生水利船闸公司、大生三厂至青龙港铁路等,点状分布,构就江海大平原上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他的产业链蓝图也变为现实,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资生冶厂、资生铁厂、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颐生酿造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同仁泰盐业公司与渔业公司、翰墨林印书局、大隆皂厂、懋生房地产公司、大昌纸厂、大聪电话公司、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通燧火柴厂、通明电气公司、镇江笔铅公司、耀徐玻璃厂、上海闸北房地产公司以及有斐旅馆、南通俱乐部、桃之华旅馆等数十个企业,并开发苏北沿海滩涂,创立了二十多家垦殖公司。涉及纺织、垦牧、盐业、蚕桑、染织、油料、面粉、肥皂、印书、造纸、电话、航运、码头、银行、火柴、电力、房产、旅馆业等民生的众多领域。1912年至 1921年,张謇的大生系统获得空前发展,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
  
  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张謇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全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由他手创,随后,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南通私立甲种商业学校、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农业专门学校、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次年改称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狼山盲哑学校先后建成。1920年,他将医、纺、农三个专门学校合并为以后的南通大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为此称道说:“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还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吴淞创办商船学校,资助马相伯创建上海震旦学校、复旦公学,倡议和推动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引进人才。“世变亟矣,不民胡国?不智胡民?不学胡智?不师胡学?”
  
  经过张謇的筹划,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内,南通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迅速建立起几乎所有的近代文化形式,如体育场、博物馆、公园、图书馆、剧场等等。他全力打造出一个新南通。他手创的“南通博物苑”就是我国第一个博物馆,杜威、梁启超、竺可桢、丁文江、陶行知等人都曾到博物苑参观过,惊叹张謇开放的视野和博物苑所达到的水准。从 1909年元旦开始,博物苑有人每天测得气象预报,交给当地报纸登载。从那时起,当地人的生活就和博物苑联系在一起了。1921年,竺可桢谈起中国仅有的两座气象台,其中一座就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的南通建设几乎都做到了移风易俗,如更俗剧场,由张謇和欧阳予倩亲自拟定了十二条场规,诸如凭票入场,对号入座,不另加座,不带小孩,不高声怪叫,不吹口哨,不戴帽子,不随便走动,等等。还特别不许嗑瓜子,如有带入场的,由门警婉劝留下,出场时再交还。后来设儿童两名;身穿红背心,上绣“敬请诸君勿吃瓜子”八个白字,时常在人行道上走动,使人注目。他对南通地区的设计比今天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还要远大,他有预见性,因为《史记》说过“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他从来不是机械地设计五年十年的繁荣,也不流于第三世界对国际都市的想象,追求那种大而无当的“高大全”式的乌托邦。他对公园情有独钟,“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他在城区修建城市公园,1918年扩展为东、南、西、中五所小型公园,谓为“五山以北五公园,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他对城乡的发展不局限于一地:“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期望通过建设南通,建设一个“新新世界”,继而能够推广全国。在张謇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思想中,“村落主义”堪称新农村建设。他创建的垦牧公司极有意义,那不仅是为了围海造田,为了水利之兴修与土地之改造,而且还是在为现代农村建设找出路。他认为“生人要素为衣食住,衣食住之原在农 ……”他理想的农村人居环境:“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人有屋,待客有堂,储屋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市,行有徐梁,若成小世界矣 ……”
  
  也许正是这种务实精神,使他对执相的理想有所保留。辛亥革命后,他和孙中山第一次会面,在日记中,张謇写下了对孙的印象:“不知崖畔”。他以为孙中山没有办过实业,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和浪漫。尽管他后来意识到革命的伟力,尊崇孙中山的人格和革命功绩:“从历史看来,中国革命之第一人,要首推商汤……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首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之一大人物!”但在当时,他担任了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民国实业总长,但他站在实力派袁世凯一边,他选择了有军力的袁世凯。他看不上袁,曾经在日记中评袁,“是儿反侧能作贼,奈何!”又对袁倾向革命心存幻想:“是儿反正,亦可利天下。”他的思想也从热衷君主立宪转而拥护共和,他跟时势走,移步随形,认识突变:“黄帝以来五千年君主之运于是终;自今而后,千万年民主之运于是始矣。”但他仍对一切权势抱有同情,清帝逊位,由胡汉民推荐,张謇起草了《逊位诏书》。从宏观的角度,既明示清廷逊位的“大德”,又宣告世人应遵循历史潮流,步入共和行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