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绿洲——坚守并执着于自己的信念(2)

青年十分纳闷,于是走上前询问原因。

老人笑着说:“我正在学习烧瓦罐,可是技术很差,总是掌控不好火候。所以我必须打碎它们,再做些更好的出来。”

青年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老人抬了抬眉头,说:“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只要我的信念没被打碎,我就一定会成功的。”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充满了自信。

听了老人的话,青年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没错,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念不被打碎,老人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想到这儿,青年立即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到了南下打工的队伍当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中,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青年谋到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几年以后,青年战胜了无数次的困难,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励志课堂:

人生当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然而只要我们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念,并且紧紧地握住它,那么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4.成功的信念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大学生的数量可谓是凤毛麟角,找一份优越的工作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有一个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青年,就被幸运地分配到了一个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400元在那个年代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冰冻箱厂工作了三个月后,青年就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

拿到硕士文凭之后,青年本可以找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而他的选择再一次出人意料,他来到了当时工资很低的联想公司,最初的月工资只有300元。

于是,很多亲友对此都十分不理解:“你读了三年书,现在和在冰箱厂有什么差别?”然而青年却不以为然。

在联想公司工作了一年以后,青年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联想工作一年的学习工作简历,应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当于一万元人民币的薪酬,开始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生活。

在新加坡,他的工作跟青年的理想仍然存在差距,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但人们知道他绝不是因为钱。

事实上,青年并未遇到过大的困难,可他却总是把自己推向“绝境”,企图在每一次背水一战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居然再一次辞掉了高薪工作,决定自己创业。

几年后,青年已经步入了中年,他的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被IT业界誉为“闪存盘之父”的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

励志课堂:

邓国顺成功了,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绝境”,却又每次都能从绝境中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他的目标十分明确,并且信心十足,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成功的因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受他自己的信念所制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