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唐案”初露端倪(3)

    赵广福痛苦地点了点头,又猛吸起烟来。

“该你忙了,兄弟!”金九龄向桌边的一位文弱书生样的人扔了一句。

赵广福终于开口招供……

供词简明扼要,脉络分明。

民国二十二年6月14日,梅雨时节下的上海滩,阴雨霏霏。

普善路一带的贫民区。

午后1点多钟的光景,木匠赵广福没有出门去寻活儿干。是啊!不年不节的,一般人家哪有什么要紧的木匠活?况且,这种天气,木材易受潮,更是木匠活的大忌。无所事事的赵广福坐在草棚门内的小板凳上,神情呆滞地望着绵绵的雨帘下,门外烂泥地上坑坑洼洼的水塘里跳荡着溅起的水珠。

“老天爷哎,你,你这不是存心跟我捣蛋?手艺人哎闸北棚户区

!一脚不去一脚就不来,一家人的日子就难过哎。唉!”雨天下的赵广福唉声叹气地怨着老天爷为啥不开眼。虽说今年他也就只有28岁,但膝下的儿女却已成群,加上老婆又没个周正营生,一家人五六张嘴全指望着他出门去揽活,才能养家活口哩!

愁肠百结的赵广福恨也不是,恼也不得。是喽!纵然是怨天怨地,又有屁用?你找不到活做,对不起,一家大小只好勒紧裤腰带。

“小福子!”这时,有人踩着一脚的泥水来到了草棚门前。

“噢,小二子!”赵广福抬起头来,见是同乡老朋友、同行周明祥,因为他在家排行为老二,所以一般熟悉的人也称他为周二木匠。

“相什么呆?”周明祥打趣地说,“你能从烂泥望出黄金来?”

“是哎,我巴不得这门前的烂泥塘里盛的都是金水、银水哩!”赵广福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着闲扯。

“小福子哎,我看你额骨头上放红光,像是有财运高照哩!”周明祥笑着打趣。

“天都没开眼,你还有心思吃死人豆腐?”赵广福说着,又叹了口气,“唉!我不像你哎,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我家里高低都有五六张嘴,等米下锅哩。”

“愁?你就只晓得一个人坐在这块闷愁,能愁出一块大洋,还是一石米?”周明祥倚着门框,冷冷地说。

“这种天气,外头没生意可做,我也只好闷愁。”赵广福双手一摊,说,“总不能出去偷,出去抢哎!”

“上海滩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拾得到拾不到,敢不敢去拾?”

“废话!你去拾个元宝给我看看。”

“哥哥哎,今儿个兄弟就有一笔横财,等着你去拾哩!”

“做你的大头梦吧,”说着,赵广福便站起身,指着屋里说,“进来坐!”

“不了。”周明祥摇了摇头。

“你这个人怎么是个半吊子,有事没事的,既然来了,就到家里坐。怎么,嫌我的家里脏还是穷?”赵广福往屋子里指了指。

“来来,我真有件事挑挑你哩。”周明祥站在门外依旧不动身子。

“真的假的?”赵广福疑惑地问。

“过来,”周明祥屈起二拇指,向赵广福勾了勾,说,“明天一早,你到恒丰路桥堍下的‘老虎灶’沪上一种烧开水的大灶。老虎灶也兼做茶馆,规模略大一点的还辟有简易浴室和书场。,我们一起吃茶,我再和你细谈。记住了,机会难得!”

第二天一早,雨脚虽停,但天气依旧是阴沉沉的。赵广福求财心切,匆匆地扒了一碗水泡饭,嚼了两根萝卜干子,嘴一抹就出了门。当他来到那家老虎灶时,果然周明祥早就等在那里了。

“哟!小福子,果然讲信用!来来,我们坐下来边吃茶,边谈事。”周明祥笑着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