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奶奶的内心独白(1)

晌午时分,“钧培里”一片寂静,就连平常日子投五投六地坐在弄堂口大门外的几个保镖,也都没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威势。

虎死狐悲。唐嘉鹏被人乱枪打死的消息传来,这班跟在唐爷屁股后的打手、小混混不寒而栗。是啊!堂堂的黄爷手下“宁波帮”的掌门人都让人家一阵乱枪“翘了辫子”,他们这些小八腊子还能再狠得到啥地方去?从唐嘉鹏的死,想想自己,再检点一下平素的作为,吓也要吓出一身汗来。说不准啥辰光,有人也会拿枪朝自己“乓、乓”几响,立马就“弹老三”。

这一切让路过此地的平头老百姓也好生奇怪:平常日子,这班小爷,帽子歪戴,嘴巴上叼了一根香烟,不是斜倚在大铁门上,就是坐在红漆长板凳上,跷起二郎腿,还不住地抖动,神气得不得了。今朝不对了!一个个都老老实实,掼头掼脑地沪语,没精打采的样子。坐在板凳上,闷头抽香烟,连闲话也不多讲了。噢!晓得了。昨天夜里他们的头头唐嘉鹏在“大世界”门口被人一阵乱枪“嘣”脱了沪语,死掉了。!

老百姓暗地里高兴啊!不管啥人,也不管是啥个出身、啥个阶层的人,只要听说了这条消息的,无不伸出大拇指喊声好。这就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所以,笔者也奉劝社会上的一班地痞流氓:从法制角度来说,做了坏事,法不容情;于私来讲,也要从唐嘉鹏被杀中吸取教训:趁早改邪归正,去寻一份正经事体做做,靠劳动吃饭,才会高枕无忧,半夜敲门心不惊!

笔者还想多讲一句:为人在世,有了地位,有了名气,有了权势,都不能狠三狠四,六亲不认;尤其是对老百姓,不要仗势欺压。晓得吧,老百姓活得辛苦,活得不容易哎!退一步讲,道理也极简单: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世界本就是风水轮流转,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做事待人都要谦和一点。说得透彻一点,也叫做给自己留条退路,给子孙积点德。不然,一旦失势,一旦败落,孤家寡人的你连哭恐怕都寻不着坟头哩!

“钧培里”门外是如此,门里呢?

忙了大半夜的李志清倦了,在送走了杜月笙后便进了自家的房间,躺上了床,歇一歇。

唉!想歇是歇不着的。唐嘉鹏那俊美的相貌,那魁伟的身材,那风流倜傥的模样活灵活现地浮在了她的脑海里。于是,有关唐嘉鹏生前的言行腔调便像放西洋影戏一样地映现在她的眼前……

李志清认识唐嘉鹏,少说也有近十个年头了。

在这位大少奶奶的眼里看来,风流倜傥的唐嘉鹏是蛮有腔调的人。

在上海滩上,历来是讲“腔调”做事说话,中规中矩,合乎潮流。的!

其实,不论到什么时候,做一个男人是一定要讲“腔调”的!

说起唐嘉鹏,蛮有点意思。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的他,命蛮苦。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家中生计全靠他在东大街的一家棕绳店里做小伙计,养活他和年幼的妹妹唐又美。宣统末年,还是一个小小少年的唐嘉鹏就背井离乡,从浙江宁海东大街的一家棕绳店里走了出来,搭上宁波到上海大达码头的轮船,一水漂来上海滩。

去大上海,这是每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甚至是少年的最理想、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尽管那时大清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八旗子弟的“阿哥”、“贝勒爷”连辫子都懒得梳,但日见城市规模的上海滩由于西风东渐的缘故,已经是大清国最先进、最富有、最有腔调的一方热土。上海滩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有本事没有本事去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