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2)


  
  马占山看着傅作义那一筹莫展的样子,也喟叹不已地摇了摇头,进而又说了如下这段掏心窝的话:“有办法也好,没办法也好,我俩都是六十岁的人啦,还能活几个六十岁?我看去他的吧!蒋介石消灭异己、壮大嫡系,永久也不会改变。不要因为你傅宜生一个人,而把千年古都、一二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文物古玩一起砸烂,作一个历史的罪人。我出个主意,你把宝珊(即邓宝珊)接来,你现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叫宝珊帮你分担一点,他的主意多,看怎样的办法好?”
  
  马占山为什么向傅作义荐举邓宝珊将军呢?这还要扼要地回述一下他们三人的历史渊源。
  
  据史记载:早在直奉大战的后期,张学良因放困守涿州与傅作义而相识;因此,在中原大战爆发不久,阎锡山曾派傅作义去沈阳游说张学良,遂结识了马占山;抗战初期,傅作义曾奉命死守太原,损失惨重,后率少数人逃离太原,退至河曲,因马占山的关系得识邓宝珊、何柱国二将军。后邓、马、何三人联名电蒋,请委傅以重任。蒋介石为了离间傅作义与阎锡山,立即复电允许傅作义扩充部队,并委傅任第三十五军军长,开往后套。傅由此再次起家,逐步扩大。从此,他们三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并按着旧军人的习气结拜为把兄弟。马占山年纪最长,为兄;傅作义长邓宝珊一岁,故傅氏为二弟,邓氏为三弟。抗战期间,他们并肩在“口外”打击日本侵略者;待到解放战争爆发以后,马占山留居北平养疴,与傅作义时相过从,而邓宝珊则同意出任傅作义为总司令的华北“剿总”副司令。但邓氏依然驻守绥远。
  
  邓宝珊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私谊。这些年来,他不仅多次与毛泽东交谈,而且还把爱女送往延安,成为他和毛泽东的联系人。对此,傅作义和马占山都是知情的。在此关键时刻,如果由邓宝珊出马与中共和谈那是再好不过了!为此,傅作义同意马占山的建议,并派飞机去绥远接邓宝珊。
  
  与此同时,傅作义根据中共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派出亲信周北峰以及燕京大学教授、民盟北平负责人张东荪潜出北平城池,与中共平津战役负责人聂荣臻、林彪进行谈判,双方意见渐趋一致,并形成一个《谈判记录》。当周北峰回到北平城里面交《谈判记录》的时候,又对傅作义讲:“这个文件是我们谈后归纳整理的,所谈各项必须在一月十四日前答复,还请总司令及早决定。”
  
  这时,邓宝珊乘飞机到达了北平。他到北平的当晚,和马占山约定,借给他接风洗尘之名,在马占山家备下酒席,邀请傅作义作陪。当晚,他们把兄弟三人真可谓是开怀畅饮,促膝谈心。马占山和邓宝珊借着酒兴对傅作义展开了攻心大战,“诚恳地希望傅作义认清形势,坚定和谈的信念,不辜负广大民众的期待,早日同投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决裂,进入人民的队伍里”。实事求是地说,马、邓二位对促成傅作义下定最后决心举行和平起义,是起了较大作用的。
  
  傅作义与邓宝珊、马占山相较,其城府还是比较深的。在这特殊的接风洗尘宴会上,他只表示愿听大哥马占山、三弟邓宝珊的劝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决心走和平起义的道路。等到他陪邓宝珊回到自己的官邸,摒退左右,方才如实地告诉邓宝珊“已和共产党、解放军谈判的情况,表示对有些问题还不大满意。希望他和周北峰再去一趟,举行一次更高一级的谈判”。最后,他又真诚地对邓宝珊说道:“抗战期间,你在榆林,曾和中共方面关系比较好,听说中共领导人希望你出面斡旋。那就请你走一趟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