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8)


  
  (甲):目前不要发通电。此电一发,他即没有合法地位了,他本人和他的部属都可能受到蒋系的压迫,甚至被解决。
  
  (乙):傅氏反共甚久,我方不能不将他和刘峙、白崇禧、阎锡山、胡宗南等一同列为战犯,我们这样一宣布,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作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和我们谈好,里应外合,和平地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氏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
  
  (丙):傅致毛主席电,毛主席已经收到。毛主席认为傅氏在该电中所取态度不实际,应照上述甲、乙两项办法进行方合实际,方能为我方所接受。
  
  (丁):我们希望傅氏派一个有地位的能负责的代表偕崔先生(即崔载之)及张东荪先生一道秘密出城谈判。
  
  (戊)傅氏此次不去南京是对的,今后亦不应去南京,否则有被蒋介石扣留的危险。
  
  毛泽东起草罢这通指导性的电文以后,按着发电的习惯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子夜过后的凌晨二时。为此,他在电文的末端签上:一月一日二时。
  
  毛泽东于雄鸡报晓的时候方才入睡,醒来就收听到了蒋介石的元旦文告。他听后的印象如何呢?如果毛泽东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一定会认为:说它是一篇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悼文吧,缺少李后主的文采!但是,这时的毛泽东是一位纯粹的政治家,遂从政治的角度得出了结论:是一篇战犯求和书。他为了揭穿作为战犯蒋介石的求和的阴谋,指出蒋氏求和是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遂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评战犯求和》,并交由新华社广播、发表。
  
  与此同时,毛泽东一面准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一面关注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进展,并发去了数通指示性的电文。就说一月六日这一天吧,他除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报告之外,还为攻占天津的工厂、学校发出了两通电文,大意谓:如果敌人占据工厂、学校进行顽抗非用战斗不能解决时,自应使用战斗手段,即使有所破坏亦在所不惜;但如果使用劝降方法亦能解决时,则使用劝降方法,以便减少对于工厂、学校的破坏程度。
  
  说到目前的形势,毛泽东认为“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战役以后,就国民党的军事主力已经被歼这一点来说,国民党政权已经在基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同时,他又指出:基本地打倒了国民党,不等于全部地打倒了国民党。因此,“轻敌的观念无论何时是不应该有的,我们绝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明确指示全党:“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说到全党在新的一年中的任务,毛泽东首先认为在“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同时,毛泽东郑重指出:“一九四九年必须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参加的以完成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成立,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发言中还讲了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决不可以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的、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而完全是资本主义世界。另一方面,必须谨慎,不能急于求社会主义化。合作化必须发展,但不可能很快发展,大概要准备十几年功夫,要长期地稳健地进行。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快,会翻斤斗。中共二十八年,再加两年,完成全国革命任务,就是铲地基,但是砌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高级干部要懂得,全国打开,事情方开始,那时会感觉比打仗还难。”事后追论:这时的毛泽东对未来新中国的估计是清醒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