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有什么软肋?他这个人刚愎自用、专横跋扈,人缘差,名声不好,不被舆论赞许!
秦桧琢磨着,要想在吕颐浩的软肋上插刀子,就得招纳一帮知名人士,也就是清议之士。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就像今天的学者、专家、评论家、时评家、杂文家等,经常有事没事就站在人群里头,扯脖子发表言论,抨击这个不是,攻讦那个错误,掌握舆论的话语权!
如果把这些人争取过来,关键时候,让他们发动舆论,对吕颐浩一顿猛攻,一定会使他在大家的口水中沉没。秦桧如此分析。
一切按既定方针办!
当时比较有名的清要有胡安国、程瑀、张焘等人,秦桧都把他们一一拉拢过来,成为座上宾!
秦桧一方面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方面开始主抓内政。他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自己得干出点成绩来,要不无法向高宗交代,更不能让反对派看笑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秦桧觉得自己这火得有点新意,搞点制度创新!
怎么创新呢?秦桧把目光放在了机构上,就是设个修政局,自己任一把手,副宰相任二把手,一起来管理这个机构。
何谓修政局?实际就是一个政策研究机构,研究如何节省开支,富裕国家,如何加强国防,休养生息,就是为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的机构。
这个机构有必要设立吗?那要看怎么看,设立有设立的理由,不设立有不设立的借口。如果真能像设想的那样,研究些国家大政方针、国富民强之类事情,为皇帝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设立这样的机构,只是为了集中权力,安排些官员,解决一下失业问题,那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想的时候是一回事,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
是秦桧不想把这件事做好吗?也未必!
王安石变法不好吗?好,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触及利益集团利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朝廷里的反对派跟着乱搅合,指手画脚,说三到四,设置障碍,制造阻力,有这样一帮人在,变法还能行吗?
秦桧也是这样,自己刚拿出一个制度创新的举措,就招来了一些人非议,说什么的都有,秦桧是为了专权,是为了排斥异己。
人言可畏啊!
就连和秦桧站在一条线上的监察御史刘一止也唱反调:“周宣王修的内政,是修所谓的攘外之政,现在薄书狱讼,官吏差除,土木营缮都是什么紧急的事情。”
这话说得有毛病,秦桧是想修攘外之政,可他能修得了吗?那是人家吕颐浩的份内工作,秦桧修攘外之政,不是抢吕颐浩的饭碗吗?再说,虽然是非常时期,可是朝廷的正常工作也得干啊,国家机器也得运转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还得实施啊,这些都是内政,都是秦桧该干的,他不修这些修什么?
还有个屯田郎曾统也劝秦桧:“你都已经大权在握了,还设什么修政局啊!”他单纯的以为秦桧设置修政局就是为了揽权!
秦桧面对这些内外压力,顶住了!
高宗让参知政事翟汝文与秦桧一起掌管修政局,一正一副,很合适。
人事问题是个敏感问题,必须由一把手亲自来定,这个二把手翟汝文以为,秦桧事情多,忙不过来,自己在下面搞点小动作,没人知道!
太低估秦桧了!
翟汝文处理一个堂吏,没有和秦桧商议,自作主张处理了。
太不像话了,没把我这个一把手放在眼里,这哪行啊?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病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