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高宗登基以后,南宋的乱相。还没怎么和金军交战,内部先乱了,叛乱不断,不少人想趁国难之时,浑水摸鱼一把。
往往是这个叛乱未平,那个叛乱又起,国家如一团乱麻,说不清,理还乱!
就在这个混乱时期,高宗也没忘记收拾张邦昌一伙贼党,张邦昌被赐死,宋愈、王时雍先后被杀。
来个秋后算账,高宗心不软啊!
李纲复出后,积极主张对金作战,举荐宗泽等抗战派将领担任要职,并对军事制度进行革新,要求各地加紧修缮城池,构筑防御,准备与金军打持久战。
李纲以为,经历了靖康之变,高宗应该对金人有个清醒认识,一味退让求和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
高宗真的认识到了吗?没有!李纲太不了解高宗了。
在高宗看来,无论战备做得何等充分,宋军也打不过金军,弄不好,还可能重蹈徽宗、钦宗的覆辙,成为金的俘虏。
特别是汪伯彦、黄潜善不断和李纲唱反调,鼓吹金军的强大,宋军的弱小,只有和谈,才是出路。
不断出现的叛乱,让高宗意识到,过多的强调备战,势必会涌现出许多手握兵权心坏不轨的逆贼,伺机发动叛变!
内忧大于外患!这是高宗对当时局势的判断,为了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兵变,高宗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二人。
刚当上宰相的汪伯彦立刻给高宗出馊主意了,说什么东京离金太近,很容易被金军占领,不如迁都扬州,使皇帝稳坐大后方,避免再出现类似皇帝轻易被俘的事件。
高宗也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东京守备宗泽一再奏请还都东京,高宗碍于情面,只能一推再推。
高宗真的怕啊,怕回到东京就再也出不来了!
东京是个不祥之地啊!
还没等高宗把龙椅坐稳,金军又打了过来。
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军兵分两路攻打南宋,由于汪伯彦等人消极备战,把防线从黄河后撤到江淮一带,使得金军轻松渡过黄河,先后占据了两河地区的州县。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回可不能学钦宗在东京城里傻靠,就是求和,也要先跑远了再说!
来不及多想,在汪伯彦的建议下,高宗迅速登船向扬州进发,开始逃命之旅!
钦宗和高宗这哥俩,一个死守,一个逃跑,这皇帝做得绝了!
唉!逃跑就能解决问题吗?金军一打就跑,国土再辽阔,也经不住他这么折腾啊。
看来金太宗是下了决心要跟赵宋作对到底了!
高宗在扬州主政,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战败的消息。
怎么说好呢,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也实在太差了,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军队纪律松弛,缺乏训练,素质低下,再加上,将领与士兵之间缺乏了解沟通,相互不信任,将领只是打仗时带兵,平时闲赋在家,很难与士兵拧成一股绳。结果是,宋军打起仗来,各自为战,不讲究什么配合,一盘散沙,抱不成团。往往是一打就散!拱手把大片片的河山送给金军!
这么差的战绩,错在哪呢?错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错在他的子孙墨守陈规,始终不肯走“尚武”之道!
宋军打仗不行,搞叛乱却很在行,被金军打散了,一群群散兵游勇就开始落草为寇,结伙盗抢,祸害百姓,有的干脆,在军官的带领下,直接揭竿而起,造反了,不和金军打,专打自己人!
你说可恨不可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句名言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他母亲。宋军的败仗,也算是交学费了,慢慢的,就培养出来一批杰出军事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