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涉世(4)

太学生主要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秦敏学生前正是从八品的官员,作为官员子弟,秦桧正好符合太学生入学条件。

科举废了,就只能玩太学了!

秦桧在祁门读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回到老家江宁后,又干起了乡村教师,虽然身份卑微,但学识还是众所周知的,按考核等次来讲,绝对算是个优秀才人。

够条件,够资格,人又优秀,这太学的入取通知书该到手了吧 。

辞去孩子王,上学去喽!

上太学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当然不是。你想想整个大宋国就这么一个太学,而其名额有限,只招三千八百人。在人丁兴旺的大宋,和秦桧一样优秀的人,何止三千八百个?

够条件的多,招收的少,供远远大于求,矛盾就凸显出来。这就和当今的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情景一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矛盾十分尖锐。

有了矛盾,就得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采取的考试办法,一考定终身,几张考卷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是上还是下,是胜还是败,是进还是退。

其实啊,这考试更有点像赌博,比的不是学识,而是运气。运气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在考卷上;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不在考卷上。

那么太学招生是否也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录取生员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太学招生上,大宋采取的举荐制度,就是由当地的官员、乡绅、名士、儒生等各界代表,联合向朝廷举荐,说某某人,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品学兼优,是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应该进入太学重点栽培一下。

举荐的奏折一上,朝廷一批,这太学的大门就敞开了。

这是规定的程序,不走不行!

在江宁乡下,老秦家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算是书香世家,世代都读书,在当地是远近皆知。再加上,秦桧这个乡村教师,虽说心有不甘,但也让七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秦敏学的三儿子,书读得不赖!

名气不一定大,有点就行,到了举荐的时候,起码大家能想到你。

另外,为了入太学,秦桧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动各种社会关系,什么族人啦,什么亲戚啦,什么父亲生前的朋友啦,什么自己学生的家长啦,总之,只要是能攀上关系的,他都去攀了。

那个时代,乡下的读书人本来就不多,像秦桧这样又有点名气又善于拉关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切都朝着有利于秦桧的方向发展。

举荐会如期开始,由地方官员牵头,乡绅、名士、儒生们跟着附和。

秦桧,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余下的事情,就流于形式了,奏折报上去,朝廷批下来。

太学,我来了!秦桧激动万分!

秦桧首先进入的是太学外舍,这仅仅是太学之路的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要想进入内舍、上舍,举荐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的考试。

老百姓常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考验秦桧的时候到了!

太学是公立学校,不但吃饭住宿不花钱,每月还给点补助费。

秦桧的吃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要埋头苦读,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下去,从外舍到内舍,从内舍再到上舍,直到官袍加身为止。

奋斗!奋斗!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学生虽是各地来的优秀人才,但比起来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水平是参差不齐。又因为都是一群年轻人,就好比今天的大学生,凑到一起,少不了要吃吃喝喝,嬉笑玩闹一番。年轻人天性好动,经常成帮结队出去游玩,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