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国富谈《风声》(2)

     
  6. 问:《风声》可谓新世纪第一部谍战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这类黑色影片不乏佳作,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陈导:谍战片不是我的爱好,一般太复杂的情节我都看得很辛苦。我印象里较深刻的一个是黑白片老经典《黑狱亡魂》(The Third Man),希区考克的好几部《北西北》、《黄宝石》等等也很堪回味,八十年代有部美国片《英雄不流泪》(Three Days of Condor)我很喜欢,最近的就是《谍影重重》系列。我觉得这个类型主要归属于“惊悚悬疑动作”。特务片和警匪片的区隔,表面上看是些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或爱国主义的强调,但两者的类型元素是极其类似的。就像《007》,他可以是任何国家的特务或警探,观众的兴奋点还是在场面、动作,不在他是服务于什么理念。从这方面来说,你也可以把《风声》看成一部警匪片,只不过自认为警察的人,实际上是汉奸,正和反调过来了。
  
  7. 问:黑色电影虽然大多是颓废、悲观的,但有种对人性的深度曝露和哀叹,《风声》在人性方面有没有较为上升性的表达?
  
  陈导:《风声》始于黑暗,终结于光明。故事的核心就在表现人性上升的可能性。虽然战争的背景提醒我们的是伤痛,揭露的是最恐怖、最猥琐的人性面,但也唯有在那种倒错的时代,你才能见证真正的人性光辉。可以说,在最困难的时代,最经不起考验的是人的情感,但最终拯救我们的也是人的情感。
  
  8. 问:此前媒体风传《风声》剧本泄露、最终大结局泄密,剧本会不会因此有大幅度改动?
  
  陈导:我们确实一直很担心观众提前知道故事结局,因为这是《风声》的大看点。但一部大片,牵涉的工作人员这么多,要完全守密是不可能的;尽管我们事先做了很多防范措施,包括让所有人签保密协议、分发不同版本的剧本等等。但很宿命的是,风声在制作过程中,结局确实一直在变。有些是因应制作状况的调整,有些是后期制作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商业电影是很严肃的工艺产品,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密规划,照说不应该出现“结局不定”这种说法,但《风声》的确出现这种始料未及的结果,连主演都是到了最后配音才知道终局。我相信这样创作出来的电影也极为罕见吧,但最终让观众满足的,不能单单靠一个意外的结局,电影必须分分钟精彩。
  
  9. 问:电影《风声》中的武田脱胎于原着中的肥田,黄晓明扮演的这一日本军官角色,表演上是否有难度?您如何评价片中其他几位主演的表演?
  
  陈导:难度很高。所有演员进入剧中角色都有很高难度。晓明太帅,周迅太随性,张涵予太正经,李冰冰太内敛,王志文太端庄,英达太机灵,苏有朋太现代。但反过来说,你也可以把他们每个人的本色当作角色的起跑点。那样一来,经过电影拍摄的催化,就成了黄晓明狠中带酷,周迅天马行空,涵予深不可测,冰冰外张内弛,志文阴晴不定,英达大智若愚,有朋刚柔兼具。
  
  10. 问:您希望《风声》上映后,会有怎样的反响,达到什么样的票房?
  
  陈导:期待观众反应不是我的行事习惯。我和作品的关系、和观众的关系,都是比较细水长流的,但我可以预测这电影会留在人们的心中好一阵子。你可以不爱它,但你甩不掉它。票房当然很重要,因为这是维持产业生机的必要条件。我认为《风声》的票房会好。我通常不预测数字,因为我没有能力预测,我只能说,它可以超越一般的期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