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别让你的“锋芒”刺伤自己(2)

  小杨说:“放心吧,不会有错的,再说我可是我们学院的高材生。”
  
  听了小杨自我吹嘘的话,副总一语不发,沉着脸走了。
  
  还有周海,这个光芒四射的“神童”。
  
  周海自小就非常聪明,被周围的人称为“神童”。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做技术员。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他很快成为企业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他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可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过于自负,从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5万元,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然公司白白损失一笔资金。事后,老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做人谦虚一点,工作再细心一点。
  
  没想到盲目自大的周海既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牢骚,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自己的估算,更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
  
  周海说:“是的。可是……”
  
  老板见他又要诡辩,本想发作一番,但因念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就原谅了他,只是叫他以后要注意。
  
  不久,周海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他的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准备和他好好谈谈这件事,可刚一开口,周海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老板故意和他过不去,态度傲慢地说:“不用多说了。我知道你还把上次那件事记在心上,这次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但这次我依然认为肯定没错。”
  
  老板根本没想到周海死不认错,还随便怀疑自己,便对周海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不许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不肯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自信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他成就事业,反而影响他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就像例子中的周海,因为过于自负才使他忘乎所以,最终落个离职的下场。
  
  职场经典:自恃聪明的孔融和居功自傲的关羽
  
  自恃聪明的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正宗谪系子孙,孔融长大后在世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孔融虽然是“大圣之后”,也曾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救难,匡扶汉室,但他却缺乏政治见识与匡济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在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说到用兵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军和袁绍的人马所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一次他在都昌被黄巾军所困,多亏刘备派兵救援才解围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而孔融却“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结果只落得“城坏众亡”,自己仅以身免,妻子儿女全部做了俘虏。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他,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怀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别人诬告孔融“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