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沧桑岁月(4)

  “没有,我的书记大人。我拿行动说话怎么样?”马难生调皮地回答。
  
  “好!我就看你的行动。”孟达山满意地放下电话。
  
  十六
  
  吴珍人未进屋声音已进屋。是由于太高兴的缘故。“妈!快过来,看我给您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吴珍说。
  
  “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马春保从厨房走出来。见儿媳妇手里拿着一张照片,以为是孙子马成的相片。孙子的相片做奶奶的是百看不厌。“快拿来给我看看。”马春保说。孙子是她的命根子。
  
  “这是谁?”马春保拿着相片看不出名堂来。相片里的人似曾相识,但猜不出是谁。
  
  吴珍乐了。猜不出谜底说明达到了效果。 “妈,您把老花镜拿来仔细瞧瞧,这个人您肯定认识。”吴珍还在绕圈子。
  
  受到媳妇的启发,马春保真的找来了老花镜戴上,走到窗前,借着窗户的强光,盯着相片半天,还是茫然。
  
  “妈,您看像不象您?”吴珍点破谜底。
  
  像是很像,像年轻时的样子,旁边的英俊小生就是马难生的父亲。但她们没有照过婚纱照。她那里知道,这是媳妇的绝作。为了让婆婆高兴,吴珍将她四十年前的结婚照拿到数码照相馆通过计算机合成处理,翻拍成一张现代婚纱照。就像是真拍的。现代高科技让老太婆赶了一次时髦。
  
  相片中的女人,明眸皓齿,端庄宁静。她记得还有一对又粗又大的辫子,被计算机处理掉了。这就是17岁的马春保。照片中的男人,清癯英俊,睿智的脸上蒙有一丝的阴郁;这就是马春保一生中深爱的男人——马难生的父亲孔庆。
  
  相片的男主人翁一直还没有见到这张照片。
  
  拍完这张相片后,孔庆来不及拿相片就被人带走。一去不复返。
  
  马春保还记得,孔庆到他们村子来是由两个民兵护送来的,确切地说是押送来的。当时她正在教小孩读书。教室没有大门,教室以外发生的事一目了然。说是教室,其实是祠堂的上堂。在中国的南方农村,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祠堂。祠堂内有三间大堂,进门为下堂,最里间为上堂。 教室设在最里边一间大堂。孔庆被安排在中堂侧边的一间小厢房里。
  
  他们到来,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她是顺着孩子们的目光看见了孔庆。护送的两个人对他大声叱责,整个祠堂都能听见。孔庆点着头,没有吭声。临走时,生产队长把她叫下来,两名护送的人对马春保说:“这个人是右派,你要提高警惕,如发现有什么不轨行为,随时向队长报告。”队长也交代了几句。三个人都走了。马春保这时才敢仔细打量来人,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那像坏人。
  
  马春保继续上课。整个教室只有二十多个学生,并且是两个班。教完一年级课程,布置作业,再教二年级的课。如此反复,一个人居然也能胜任二个不同班级的课。她是全生产大队唯一一名初中毕业生,又是大队支书未过门的儿媳妇,不然,好差事落不到她头上。
  
  下课后,小朋友都拥到孔庆房门看热闹。孔庆躺在床上,两眼望着房顶,任凭这些小看客七嘴八舌的议论。他听不懂小家伙们说些什么,也懒得理他们。他成了动物园的猩猩。
  
  他的到来,小山村有了阶级斗争的耙子,社员们多了一点乐趣。孔庆白天随社员们一起劳动;晚上成了贫下中农批斗的对象。每晚都有批斗会,说的是地方方言,不知说什么,只能当耳边风。批了一段时间,贫下中农也腻了,泛味了,更觉得这个右派不像是个坏人,老老实实,更像是个学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