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小龙版——电影《精武门》(1972)
“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
1972年,李小龙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问世。全片以霍元甲之死拉开序幕,叙述了陈真如何追查师父的死因,进而引出中日武术对决,并牵扯出日本阴谋的全过程。作为“精武”题材影视作品的鼻祖,本片是李小龙建立民族英雄形象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
表现家国情仇的影片太多,但《精武门》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首先在于剧情简洁深刻而不落俗套。导演罗维处理本片时,采用了颇具戏剧张力的煽情方式;编剧倪匡的故事框架更使影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而李小龙的激情演出和绝对魅力,与极度渲染的高昂的民族情绪结合在一起,加上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令本片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对于李小龙而言,这部电影是他辉煌的开始。《唐山大兄》帮他打出了名头,划时代的《精武门》则使他成了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英雄。片中李小龙展现了作为一个武术家应有的风范。他的动作、想象力无可挑剔,他对功夫场面的合理调度安排,以及对于镜头的准确把握,至今看来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然,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小龙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示了挥舞双截棍的绝技,那精湛而威力无比的棍术,令观众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双截棍从此风靡世界,在外国年轻人中掀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狂潮。而电影中李小龙用大拇指擦鼻子、食指勾动招呼日本人等动作,更为李小龙迷们争相模仿。
《精武门》中最出彩的地方,当然就是李小龙的真功夫。当时的动作电影还没有武术指导,所有武打动作全由演员自行设计。没有了固定招式套路的束缚,李小龙自成一派,其硬朗的武术风格和“快准狠”的武打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他自创的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发千斤于一点,冲极限于苦练,集所有搏击武术之大成,在影片中大放异彩。他的功夫迅猛凌厉、动作干脆利落、出招轻灵又富于力量,爆发力和速度无人能比。李小龙用拳拳到肉、招招写实的拳脚功夫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为中华武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而他凝视敌人的犀利眼神、打斗时独特的长啸、自我陶醉地摇头等动作,也成为了他的“注册商标”,不断被后人所仿效。
李小龙版的陈真,奠定了此后数版陈真的动作风格。归结起来,就是一寸拳、双截棍、连环三腿。
寸拳、跃身腾空连环三腿和勾漏手,是截拳道中的三大绝招。其特点讲究在与对手近身搏斗时,进行快攻,在短距离内击中敌手的腹部和背部。看似没有酝酿力道,实则内力在瞬间爆发,达到快速克敌制胜的效果。这些绝招运用于观影感受上,在最大程度上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不但极具审美价值,也造就了本片诸多经典的打斗场面。其中“砸匾、碎牌、踢馆、夜战、赴死”等场景,在后续的陈真影视中被不断模仿重现,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当陈真在租界公园门口飞脚踢碎中国人引以为耻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时,当他将“东亚病夫”的纸撕碎塞进日本武士的口中时,观众压抑已久的怨愤得到了强烈的宣泄,扬眉吐气,酣畅至极。
三十八年细说从头——陈真历代影视回顾(1)
精武陈真传
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