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凌烟阁

  

李世民曾把他的功臣画像挂在凌烟阁上,长孙无忌排名第一。

凌烟阁功臣,其实都是士族。虽然五代以来士族不断遭到打击,但隋朝科举只实行了不到30年,士族还没有完全衰败,李渊、李世民称帝时,朝臣仍以士族为主。

李世民是对的,权力刚刚稳固,士族同样是他的中坚力量,他只能釜底抽薪,慢慢来,先忽悠走士族门下农民,却不敢骤然以货币改制剥夺士族财富。虽然发行开元通宝,却不敢禁止私铸。没有他们,李世民不可能在玄武门之变中胜出。他们是玄武门腥风血雨中历练出来的干才,不是五代时期的白痴。

正因为如此,皇权确立,他们成了皇权的绊脚石。

皇族和士族的矛盾,终于在武则天和长孙无忌的斗争中爆发了。

长孙家族出身关陇门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士族利益。不过,长孙无忌确实没有胆子直接挑战李世民的权威。李世民活着的时候,皇族与士族的对抗比较隐蔽。

事情起因是太子承乾被废后的立储问题。

长孙无忌必然希望拥立一位容易控制的皇帝,而不是又一个不断打击士族的“李世民”。

在李世民授意下,皇子李泰几乎被立为太子。这种事情上,皇帝支持也未必能办成,因为“几乎”也不是“已经”。

承乾经营多年,士族高官都在他门下。李泰虽然也有才干,但只有没出路的寒门子弟才去帮衬李泰。李世民最初确实希望立李泰为太子,然而,他也明白,李泰登位必然会骤然放弃士族,当时,寒门官僚气候未成。

皇帝称呼自己“寡人”,实际上皇帝决不能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天也不行。政令必须靠人去推行,必须有人替你控制军队。即使皇帝可以在一道诏书之内把所有的高官都换成寒门子弟,难道还能把所有官员都换成寒门子弟不成?如果换不了,莫非真想凭一纸命令让寒门子弟赴任?

没一起共事过,没给过下属任何好处,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的?总之,听话是可以的,不过要先给个理由。李世民不能这么选择,授田可以让士族渐渐失去基础,但骤然对士族高官动手,大唐安在?

最终,名不见经传的李治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长孙无忌的希望。与李泰相比,李治未经历练,很容易掌控,更重要的是李治不会对他们这帮关陇门阀下手。然而,当皇位真正传承到李治手中时,长孙无忌却遇到了他一生中真正的对手:

武则天。

武则天原名武曌,“则天”是后世对她的尊称,取义于“效法于天帝法则”,用于尊称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武则天出生于利州,与士族高官实在没什么瓜葛。

李治登基不久,武则天就从李世民的妃子晋升为李治的皇后,皇帝仁弱,武则天也希望控制他,而且武则天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

武则天如何登基,这里不讲,这里只明确她的力量来源。

李世民不但继承了隋朝科举制,而且将进仕范围扩大到寒门子弟,当武则天成为皇后时,科举制度已经执行了近100年,武氏登基,寒门势力已成气候。有人认为,武则天代表科举出身的“山东集团”。其实,并非武则天代表他们,武则天也不可能按某个利益集团意志行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士族集团不可能授予新兴寒门官位,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士族积压下,武则天才和他们走到了一起,寒门官僚不过是统一皇权的工具,虽然他们是一群有抱负的中下层官员。

可惜,皇权对官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封建官僚不可能如同士族一样对抗皇权。武则天在政途中表现了非凡的残忍,杀死亲女、逼皇后退位;杀死儿子、打压皇室宗族;重用酷吏、虐杀官员。总之,为巩固自己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自此皇权独大,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力量可以挑战皇权。

即使没有武则天,士族与皇族迟早会有最后一战,本来胜负没有悬念。只不过历史选择了一个女性与其决斗,从而赋予历史更加丰富的含义,毕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长孙无忌终于丧身于与皇权的斗争中,自此,中国历史上再无力量可以挑战皇权。凌烟阁功臣会思索,辅佐明君、开创一代盛世、培育强势皇权,自己最终却被灭族。

有错误吗?

他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人回答。

因为,没有答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