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登场(1)

    当既文明又温和的龙族在河畔建立原始国家时,在遥远的山野中,另一个集团也在不断地扩大。

    他们的象征就是“凤”。

    显而易见,以鸟为象征的部落是狩猎部族的联合体。

    生在山野的凤和河畔的龙一样,都是空想中的动物,不过凤却不像龙那样含有复杂的因素。据说凤有头似蛇、背如龟、尾像鱼的说法,至少我们从青铜器的纹饰来看,凤不是那么奇怪的东西,它只是鸟类经过人为地精心装饰虚构而成,既没有角也没有鳞。

    凤与龙相比显得单纯。这也许说明凤族的成员不像龙族那么复杂。

    以雉、鹰、燕子、鸡类为象征的各部族,为什么会联合在一起构成叫“凤”的集团呢?

    一定为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其目的为何?

    为了袭击龙族国家。

    河畔的乐园越繁荣,以狩猎为生计的蛮族们就越眼馋,他们羡慕不已。只要夺取龙国,他们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古今亦然。

    蛮族们一定多次袭击过龙族的乐园,而龙族的人们拥有文明和智慧,如遇其小集团的攻击,立刻会被击退。因为龙族是联合国家,附近的狩猎部族也是龙族的成员。他们当中一部分可能过着半农的生活,大部分依然从事狩猎,一旦有事,他们将成为战斗成员,防止鹰族和燕族的入侵并将其驱散。

    对龙族的攻击常以失败告终,即使有时得逞,充其量也就是偷到一些漂亮的彩陶或者黑色陶罐、碗之类的东西逃回家。

    “为什么进展不顺利?”

    “因为人数太少。”

    攻击失败后,蛮族们进行了各种反省。

    “那么,怎么干才好呢?我们的集团中只有这些战斗成员呀!”

    “聚众凑数。前几天有前来借干鹿肉的部族,借给他们,作为交换条件让他们帮咱们攻击龙族,如何?”

    “可是,还不够呀!”

    “在东边的森林里还有300人左右的野鸡族,让他们也来帮忙。”

    “他们会答应吗?”

    “不答应就教训那些家伙。”

    就这样,蛮族中有势力的部族逐渐兼并周围的小集团。

    将攻击龙族所需的人数控制在自己手下,他们挑起了大旗。其象征物已不再是鹰和燕子了。因为是大联合,他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威风凛凛的鸟——“凤”就这样被描画出来。

    龙的命运危在旦夕。

    公元前15世纪,最大的龙国是“夏”,取而代之的“殷”,不用说就是凤之国。

    关于殷人为凤族之说,是有可信根据的。

    龙凤之国首先是《诗经》。

    商颂的《玄鸟》一诗是这么开始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所谓商指的就是殷。其意为天命“玄鸟”生殷,玄鸟为黑色之鸟。朱熹将其注释为“鳦也”,指的就是燕子。闻一多从诗人的角度毫不犹豫地将其解释为“凤”。

    在各部族纠集成为凤族以前,小部族时代的殷也许就是燕族。

    在《史记·殷本纪》中有如下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墮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冥的儿子叫振,是在《史记》中登场的第七代殷王,在甲骨文中相当于王亥。他被写成“”,即在凤的下部有人的图形,大概表示举着凤旗战斗之人的意思。

    在殷王汤的重臣中有“女鸠”的名字。另外,从殷王汤在旷野四方圈绳定界,祈祷“天下四方皆入吾网”的话语中,的确能使人联想到鸟。进而在武丁时代,雉站在鼎的把手上鸣叫。——以上插曲都记载在《史记》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