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常识处境(5)

韩寒在《不问安全期,就是没文化》一文中倒是把知识和文化分别得清清楚楚,他说,国内有很多人骂丁俊晖没文化,“这些人就是傻逼,你以为混个大学文凭就叫有文化?大学生坐个地铁没让座一样是没文化,博士开车晚上会开远光灯就是没文化,大学教授搞个女学生不戴避孕套不问安全期直接射里面就是没文化中的没文化。但如果一个文盲能下水救人,就是有文化。文化和文凭完全不搭界。每个人知识都有限度,我问你骑车倾角和前束对于车的操控有什么影响,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的都得瞎了,我问你发动机偏时点火涡轮迟滞用英语怎么说,英语十级的人给你本词典你都翻不出来……”这小子文章喜欢造声势,但往往都有常理常情在,所以大多话糙理不糙,这里就把知识和常识、知识和文化的区别说得比较清楚,不明白的可以借此明白一下。

其实,年轻人也未必不明白,我记得自己屡次去高校讲课,还有帮着少年作家协会到初、高中去掰扯文学,也经常会讲到别迷信高学历,把学历当做常识、文化、德行、人格来看待,在今天尤其是一种谬误。当我讲到为什么那么多高学历的官僚会贪污腐败、纷纷双规刑拘,高学历的医生会觉得金钱比命贵、丢了起码的医德等等,连初、高中生都会拍手叫好,但也很有可能等他们多学了点知识,拿到了一堆卡卡证证,往世途的险路上一站,反而没了少年时的明白和热血了?!我们这个时代要认真想想这些问题。

所以我以为,当代中国是信息多、知识多,常识少、文化少。或者更决绝地说,是有信息,有知识,没常识、没文化。

各位,我因此在这四个大词之间都以“≠”符号加以区分。不是想表明这四者间没有关系,恰恰它们都有关联和层次递进的可能;但看到那些在信息海洋里辛苦扑棱以为万事由此而立的“蚁族”,或者看到踩着知识(学历文凭)的风火轮扮哪吒三太子吓人的伪知识分子时,觉得还不如果断地割袍断袖,从头一件件地想,一件件地修,比较明智。而广大聪明人应该像黄霑歌词里说的:“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做点有常识的事,争取过上有文化品格的生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想到《魔戒》

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在世界的各处关注着最高代表们处理方法和结果的人们,都有目共睹了与会各方各怀鬼胎的动作和利益所在,关于责任承担的争吵和指责迅速代替了“人类共同的担忧”,成为会议实际的主调。正巧的是,美国气候灾难的大片《2012》也在此前刚刚横扫世界,那种地球的宿命无疑是可能的气候恶化的预演。我关心的是,在这种世界政治和利益博弈之中,人性如何能有智慧地选择解决之道,在面对自然之前,首先是如何面对人性。

这个问题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性在于,它将规定你以后生活和生命的走向,它是我们现在直至未来世界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但困难的是,中国和世界都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良好的常识系统的梳理,那你怎么办?

我始终强调我们得正确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时代。中国人现在面临的常识世界混乱的原因主要来自于:

一、对于自身历史尤其是现当代历史的清理非常不全面,几代人的历史认知都是零碎的空心的,活在相当的虚假和迷茫当中,这肯定不利于常识的建构;

二、由于高速发展的社会造成时空的非常态式叠压,几代人上百年的不同价值观混淆一团,最终只能跟着市场经济的主线走、跟着最现实的功利主义走,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居然放弃(搁置?)了对价值观的讨论、调解与磨合,选择了“快”而不是“好”,结果价值观主轴崩溃,各说各的,并很快就统一到什么也不说,只是讲实用操作的最低纲领;

三、世界性的“美国发展模式”从唯科技主义到华尔街经济模式,不断以技术和经济现代性取代文化现代性(现代性反思),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竭泽而渔首先违背常识,但居然可以畅通无阻,所以说这差不多等于一辆高速行驶但刹车失灵的列车,怎么停根本已不在主程序设计之中,那么,即便中国延续近十年高速增长的速率,走上的依旧是有问题的现代资本主义的旧路,发子孙财、给地球添堵的局面看着就令人心惊和绝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