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经济生活(38)

奥登亦不过是上海12家有殖民英文名中的一个,其余还有卡尔登(Carlton)、恩派亚(Empire)、夏令配克(Olympic),即Embassy、中央(Palace) 、维多利亚(Victoria) 、巴黎(Paris)、上海(Isis)、美琪(Majestic),等等。在这些影院,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公司都享有放映他们首轮影片的权利。

不过,奥登的豪华魅力迅速被革新了的大光明影院取而代之。大光明于1933年开张,配有空调,由著名的捷克建筑师乌达克 (Ladislaus Hudec) 设计,计有2000个沙发座。1939年后还配备了“译意风”,也即当地的一家英文报纸所谓的“中国风”(Sinophone),可资同步翻译。宽敞的艺饰风格的大堂,三座喷泉,霓虹闪烁的巨幅遮帘以及淡绿色的盥洗室。《大美沪报和水星》为“大光明的新发明”登了这样的标题--中国风:给本土影迷的大恩惠。

电影院在物质和文化上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一种新习惯--看电影去;而如果没有这种文化气候,中国本土电影业的迅速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早期电影制作环境简陋,但中国电影制作者们还是力争跟上西方电影的潮流。早期电影业的一大赞助商实际上是商务印书馆。到20世纪20年代,从流行小说和戏剧中取材的中国无声电影已经有了相当的观众。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会说话”的电影在好莱坞首映的第二年,上海的首轮影院就开始播映有声片了。

1930年,明星、友联等影片公司开始从事国产有声片的摄制。由于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困难,这两家公司采用了成本低、制作简单的蜡盘发音方法。1931年3月15日,明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轰动全国及南洋华侨社会。接着友联生产的《虞美人》也于5月24日在上海夏令配克影院与观众见面。同年,天一、大中国和明星三公司,又聘请外国技师,分别摄成了采用片上发音方法的《歌场春色》、《雨过天晴》、《旧时京华》三部新片。民国初年至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票价

上海放映电影的场次,有“首轮、二轮、三轮”之分别。头等电影院,专映首轮影片,特别是名片。二等电影院,专映第二轮放映的名片,和小公司出品的影片。三等电影院规模狭小,完全放映三轮、末轮片(旧片)。所以电影票价的档次差别比较大。

不仅有首轮、二轮、三轮的级差,而且有日场和夜场的级差。同一电影院又有楼上、楼下,中排、前排、后排座位的级差。

一般说来,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电影票价的档次约为--

日场:7角、5角、3角、1角;

夜场:8角、6角、4角、2角;

夏季露天电影一般票价仅为1角钱一张。

头等电影院放映首轮名片的票价,夜场为6角~8角,日场为5角~7角;最贵的是1圆。三等电影院票价仅为1角~2角。北京各电影院的票价

经多年搜罗,我找到1916~1938年间先后6部以“北京指南”、“北京便览”、“北平指南”为书名的游览手册,可以看出这20多年间北京电影业发展之一斑。

根据中华民国五年(1916) 9月出版的《北京指南》卷五所载“电光影戏”一条,民国初年北京电影院情况如下--电光影戏,京中称为“电影”,初自泰西流入中国南方各埠,继自上海天津等处,流行入京。惟专设常演之处,亦无多多。于戏园中加演之余,则东安、西安市场中间或有专演者。看资则贵贱不等。大抵专门常演之处,则取资贵,优等须8角,头等4角,二等2角半,起码铜元12个。其稍便宜者,则以铜元为标码,头等24枚,二等20枚,三等12枚。

电光影戏之专演者(两处):平安电影公司--东长安街,大观楼电影公司--大栅栏。 加演者:三庆园,升平电影(场)--大栅栏南;庆乐园,华安电影(场)--大栅栏中。又,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9月出版的《北平指南》第八编所载“戏园电影院”条目,摘录如下--北平电影院价目,平时最高者5角,最低2角。有加演特别片时,加价不过1圆而已。电影院列出十家: 中天电影院--绒线胡同,真光电影院--东安门外大街,平安电影院--东长安街,中央电影院--北新华街,吉祥电影院--东安市场内,春明电影院--东四商场内,大观楼电影院--前门外大栅栏,青年会电影院--米市大街(即后来的光陆电影院),通俗教育馆电影院--钟楼,国货陈列馆电影院--前门箭楼。

其中设备最好的真光电影院,票价大体分三个档次:一等是专利特轮名片,即“只此一家”上映的获奖的世界名片,如《赖婚》、《自由魂》及后来的《乱世佳人》等,最高票价银洋15圆,最低6角;二等价是多家上映的头轮片,最高1圆,最低5角;三等价是复映片,最高8角,最低4角。那时银洋2圆可以买一袋面粉 合40斤。。1922年3月曾举办特场电影,上映《书痴福》,最高票价5角,最低2角。   20世纪30年代电影演员的经济生活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一批左翼作家、演员的努力,中国的电影事业迈进了新阶段。上海成为东方电影艺术中心,影星云集。1931~1933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了电影小组,剧联成员夏衍、阿英、郑伯奇、沈西苓、赵丹、魏鹤龄先后进入明星公司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1932年,田汉、阳翰笙等作为严春堂的总顾问,筹建了艺华影片公司,并拍摄了《生之意志》、《肉搏》等影片。金焰、郑君里等分别在联华公司当演员;汤晓丹、司徒慧敏则进入了“天一”公司。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