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的市场经济”

滑向诸如“裙带资本主义”之类“坏的市场经济”并不难,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终于,盼了很久也议了很久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3年10月14日落下了帷幕。

我们很快将有机会看到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文件,亦即《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下称《建议》)。而从全会公报透露的种种信息,从会议前后中央的一系列行动部署,已可嗅出这次全会将深刻影响历史的不同寻常之处。

从本世纪始,国内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总在说,中国在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还应当懂得市场经济本身亦有好坏之分。中国应当努力探索如何走向“好的市场经济”。这话虽然通俗,其中道理却很深。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都在搞市场经济,毕竟只有少数国家建立起了“好的市场经济”。毫无疑问,已经走上了改革不归路的中国会继续在市场经济道路上走下去。这个时候应当清醒的是,如要滑向诸如“裙带资本主义”之类“坏的市场经济”并不难,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有理由期待,此次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建议》,将成为中国选择“好的市场经济”的关键性步骤。

要做的事情很多,而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如何突破种种障°?,加速而且深化改革,包括许多早已经确定、却因为各种利益阻°?无法大步推进的改革。例如经济体的所有制形式,在明确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应当成为眼前的必需;而且在公有制的范畴之内也应承认,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应当是比国有独资更有效率也更值得在当前提倡的所有制形式。唯如此,方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中全会公报语)。再例如私有产权保障,直接关乎经济的发展和私人投资意愿,学界业界呼吁期盼已有经年,理应建议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如此还有许多,包括金融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包括让行政之手退出市场的种种改革,这些都是目标明确的基本改革,改革的步伐要坚决地迈出去。这是因为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基于市场的经则和理念不能退让或动摇。

“好的市场经济”还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诉求,此次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正体现了这种诉求,即所谓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D?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而在赞叹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发展的代价。就社会角度而言,这意味着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意味着兼顾发展与公平,意味着付诸实质性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教育、卫生、社会保险诸项事业发展等,也意味着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应步骤,其目标是让改革使大多数人受益,防止整个社会两极分化。因为好的市场经济应当以强大的中产阶级为基石,形成稳定和均衡的发展。就自然角度而言,则意味着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看重。但愿经历了春季的SARS、夏季的洪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已经感受深切,再不踌躇。

如何确立政府角色,明确政府和经济人的关系,是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必然应对的根本性挑战。中国传统的计划体制赋予政府无限权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改革转型中政府退出很难,却又常走向甩手不管的另一极端。此次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给政府角色作出清晰规定,“竞争”意味着政府之手不能笼罩经济活动,而“有序”意味着政府应当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夜人”。当好这个“守夜人”并不容易,因为如果对政府不进行约束,从“守夜”到“寻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寻求“好的市场经济”,应当呼唤的是有效却也有限的政府,这就需要制约权力,由是需要法治、民主建设和公民社会成长。

从1979年算起,中国改革已经走了25年,经历了五届关键性的中共三中全会。诸家媒体的有关回顾很多,可知改革并不顺畅,大方向确定后仍然会有曲折有弯路,路径的明晰是渐次逐步的。如今,中国改革又走在新的岔口上。此次三中全会正确地选择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是真正理解这种选择,然后在这条光明却异常艰辛的道路上走到底。

-2003年第20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