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亨通的奥秘(2)

  毫无疑问,庶吉士,那绝对算得上尖子中的尖子、精英中的精英了。而张居正获得这个机会,没有别的因素,只有一条:考试成绩。不过,庶吉士不是官,还算是“学生”,经过三个年头的继续深造,庶吉士毕业(当时叫散馆)后,张居正就留在翰林院做编修,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编修属于七品史官。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以“储相”看待。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后备干部,而且是宰相的后备人选!
  
  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张居正的起步,靠的首先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这样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估计张居正要爬上那么高的位置,是不太可能的。
  
  再说张居正的聪明。
  
  这个不难理解。靠老子,不行;花钱,不行;作弊,很难;那就只能由考试成绩说话!
  
  而要出成绩,勤奋固然重要,但是聪明还是关键因素。制度是公平的,考上考不上,只能靠自己了。全国上下,苦读书者大有人在啊!现在的高考被说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要和科举考试比起来,那才真是小巫见大巫呢!科举考试三年一度,进士录取在三百人左右。竞争何等激烈?!
  
  张居正的老子,后来给张居正惹了不少麻烦的张文明张老爷子,就考了二十多年,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上,直到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做了官,还考了几次,才不得不放弃了。估计张老爷子没事的时候也会寻思:亲爹和儿子,血缘如此近,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据德国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学问家研究,说科举考试,主要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管怎么说,笨头笨脑的人恐怕很难挤过独木桥。
  
  张居正是个聪明人,脑子很好使。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荆州知府搞了一个征文活动――意思就这个意思,当然当时不这么叫,作品还汇集出版了。其中就有张居正提交的一首小诗。这些征文后来被当时湖广省的“一把手”顾巡抚看到了,很欣赏,就对张居正格外关爱起来。以后张居正能够在北京取得一些人脉,起点应该与此人有关。
  
  该说说张居正的人脉了。
  
  本来,张居正出身卑微,是没有什么人脉可言的。
  
  难道他花钱走了关系?错!不仅他没有花钱,人家当大官的,还给他钱花!
  
  这个和当时的风气有关系。当时官场上读书人掌权,爱才是风尚,是美德,不管怎么说,哪怕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对有才华的后生都是看重的。
  
  湖广省的最高长官顾巡抚,是当时有名的文坛领袖人物,曾经在中央做过大官,后来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地方做官。这个人尤其爱才,发现了“荆州张秀才”,很器重他,不仅到张居正家里看望,给他银子资助,还有意识栽培他。这个人和在北京主政的严嵩等人都非常熟悉,张居正只身到京,他很可能写信推荐(当时叫荐扬)过的。以顾巡抚对张居正的期许――说他将来必为国相,他不会不帮张居正沟通北京的关系。
  
  有理由相信,张居正最重要的人脉,他官场上的导师、保护人――徐阶,可能就收到过湖广顾巡抚给他的荐扬信。徐阶的政敌严嵩一直对张居正也不错,可能与顾巡抚的荐扬多少也有些关系――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主要因素。
  
  张居正因为有了国家给他提供的制度平台,有了他的聪明,有了这样的风气,结果他还没有进入官场,就获得了些人脉资源。
  
  更重要的是,张居正进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后,有一个人是教授庶吉士的,他成为了张居正名副其实的老师。那个时代,同乡、同学(当时称同年,即一同中举人或者进士)、师生,都是相当管用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算得上是最铁的关系了。张居正就遇到了一位不凡的老师。当然,不是张居正一个人的老师。这个人就是徐阶。
  
  说到张居正的人脉,徐阶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了。
  
  徐阶是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所信任的高级领导干部,教授张居正这批庶吉士的时候,他是管文教的礼部侍郎(副部长),不久升转管干部的吏部侍郎,以后又做礼部尚书(部长)、内阁大臣,直到做了内阁首相(当时称首辅、元辅、首相,皇帝之下的最高执政者,当时也称为执政、当国)。
  
  按照现在的地域划分,徐阶是上海人,这个人外表温和、敦厚,实际上很会算计,很有手腕儿。不过总体上说,徐阶在官场还算是一个正人君子。
  
  徐阶像那个时候不少高官大僚一样,也很爱才。他的弟弟和张居正同时中了进士,可是这个人默默无闻,似乎没有受到过乃兄的关照。而张居正没有向徐阶送钱,也没有低三下四当他的“马仔儿”,甚至还对徐阶产生过误解、指责,可是徐阶就是始终如一地栽培张居正、保护张居正、提携张居正。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张居正每一次的升迁,都是徐阶精心设计的,前一个台阶为后一个台阶铺垫;四十岁出头的张居正,就被徐阶提拔到内阁,实现了入阁拜相的梦想。如果没有徐阶的栽培、提携、保护,有没有叱咤风云的张居正,是值得怀疑的。
  
  不过,应该说,到此为止,张居正的升迁,靠的不是歪门邪道。问题是,制度平台、个人的聪明才智、乃至人脉,并不是张居正独自具备。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当国柄政,自有他的过人之处。这就不能不说,是张居正高超的权术,发挥了关键而又独特的作用。
  
  这,才是真正的奥秘所在。而这个话题是贯穿全书的,这里就不好具体描述了。相信诸位看完全书,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