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比条件反射更快的真相直觉心理提升术(1)

01 为什么感情用事不利于看穿人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惯于用感性思维来处理身边的人事纠葛,倘若遇上突发事件,感性思维更是占据主导地位,以压倒性姿态将理性思维排斥在外。我们的情绪常常让我们盲目得看不到全局或日后的发展,因此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来作决定,其实风险很大。

过于感情用事,会使纷繁的人情世故影响我们的判断,捆绑我们的手脚,让我们画地为牢,无法推行决策。试想,你的侄子是你的秘书,你的姐姐是你的员工,你可能因为你们的关系而放松自己的原则,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放水,对他们有所照顾。如此一来,就算你尚算公平,但在其他员工眼中,你的姐姐、侄子是特权阶级,有些事实的真相他们就会闭口不言,下情无法上达,你又如何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一名坠入爱河的女子肯定不愿看到男友薄情寡义的一面,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跟他分手;一名智障孩子的母亲,定会找出许多理由来掩饰孩子的先天不足,而不愿面对如此不堪的真相。越是生命中重要的决定,就越容易被蒙蔽,太在乎反而更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关系的亲疏远近,影响了我们对事实真相的判断,致使我们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关系的亲疏远近,也影响了我们对人的判断。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姑息自己喜欢的人,不愿承认我们讨厌的人的优点。如此,又如何做到知人善用呢?

因此,想要看穿人心,一定要放下成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以亲疏远近论是非。如果这样不行,不妨采取“抽离”的态度,假设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与这个人、这件事情毫不相干,从而作出决策。

02  怎样才能在瞬间获悉人心时不被“一叶障目”

同事抢走自己的功劳,无缘无故被老板炒了鱿鱼,女友居然脚踏两只船,十年寒窗苦读却连工作也找不到……遇上这些倒霉事,我们只会抱怨遇人不淑,却从没想过自我反省,找一找那些让我们冲动、难过、刻意忽略,甚至扭曲事实,不愿面对真相的原因。要知道,这些微小的、不甚重要的原因,是引发我们心理波动的元凶。而恰恰是这些我们平时不重视的心理波动,已经在不经意间造成我们的“一叶障目”,识人不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才能不被“一叶障目”吧。

需求陷阱是“障目”的“一叶”。所谓“病急乱投医”,对人际关系而言,也是这个道理。现实中常见这些情形,一个刚踏出校门、急于找工作的学生,一时匆忙签了合同,最终自己不满意,公司也在抱怨。一名年过三十的未婚女士,因为各种因素,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择偶条件,匆忙结婚。到头来,她却发现“无鱼虾也好”的选择还不如独身。一时的迫切需求是“障目”的高手,让人看不到现实中其他的可行性,以致冲动附身,作出悔不当初的决策。其实,急于工作的学生可以先做兼职,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急于结婚的人们,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免后悔终生。

恐惧感是“障目”的“二叶”。每个人的内心多少有点恐惧心理。我们不愿结束一段恋情,只因害怕下一个不会更好;我们怕辞掉一份厌倦已久的工作,担心会失业;我们甚至会拒绝猎头公司挖脚,只是恐惧环境的改变。在人际交往方面,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时时都在猜测身边人的心思,恋人的一个眼神,上司的一句话,都会令我们陷入恐惧的状态,因对未来的未知而感到恐惧。其实,这种恐惧很好对付,只需找到为什么而恐惧,然后收集资料,对症下药就行了。如果你担心被炒,又拿捏不准,想知道上司的真正意图,你可以在上司向别人提及你时,观察他,看他是对每个人都有所批评,还是会赞赏别人,却只对你有微词。这样你就能准确无误地下定论了。

防卫心理是“障目”的“三叶”。当被批评或攻击时,每个人都会拉响警报,不自觉地作出辩解或是回击。事实上,不是每一个批评你的人都有恶意。你需要冷静和客观地看待。如果有人批评你,不要一味地为自己辩护,特别是在上司面前,否则,你将错过一个看穿他心理的绝好机会。此时,你要注意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弄清他的真正意图。

也许我们还会遇到“障目”的更多“叶”,但只要每次识人时,找到让我们“障目”的原因,就肯定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03 抓住人的主要性格特质

人的外貌千变万化,性格表现也是如此。上一秒你还觉得这个人和蔼可亲,下一秒你又发现他难于亲近,导致你无所适从。其实,大可不必为这种复杂多变的面貌头痛,一个人的性格虽然多种多样,但肯定会有一个主要性格指导着他的言行举止。我们只要抓住由其主要个性延伸而来的“主干”行为就可以了,那些“枝丫”行为,只要有合理的解释就可以忽略不计。

抓住人的主要性格,是那些擅长讲故事的戏剧大师们的拿手好戏。看看戏剧大师们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你就知道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丫了。还记得法国作家莫里哀在他的作品《悭吝人》中成功塑造的悭吝鬼阿巴贡吗?莫里哀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阿巴贡是个悭吝鬼,但他的语言和行为就是最好的答案。阿巴贡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却仍然天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他想请人吃饭,又怕多花钱。一听到厨子说得多花点儿钱,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明明请了十位客人,他却要求厨子比照八位预备就行了,还振振有词地说够八人吃的十人吃也行。当厨子向他汇报八人份的菜单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末了,他又吩咐厨子多多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之类的菜,这些菜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

如此语言如此行为,让我们一下就看穿了阿巴贡的本性,然后逐步解读到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的贪婪本性,为了发财,不择手段侵吞别人的财产;无限止地贪求金钱,极度吝啬甚至不惜虐待自己。

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如此戏剧化人物的存在,但是一个人的性格肯定可以从日常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只是这些言行举止可能经过修饰,这就需要我们像阅读阿巴贡那样,筛选、衡量,剔除一些枝丫,层层抽丝剥茧,找到最重要的线索,看穿这个人的本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