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日苏的历史矛盾(1)

“我们需要些扎扎实实的分析,现在的中苏日三国的关系,历史如何,现状会如何发展,不弄清楚这个,行动起来总是瞻前顾后,感觉稀里糊涂的。”三人喝了一点酒,继续讨论着。

“未来会如何,估计一时半会儿总也看不清楚,倒不如从过去的关系里找点线索,把握住当下。”奈勒尔图不紧不慢地说。

“是该梳理梳理,”宝迪扎布接过话题,“华林泰在日本待的时间不短,我在苏联待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日俄矛盾上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华林泰喝下一大口奶茶,“即使是日俄关系,也要搭上清政府才说得清楚,这么多年来,清政府就是一个挨打受气的角色,但争端都是围绕着中国这块肥肉而起的。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日本刚捞到手一块肥肉,俄国就不干了,因为沙俄其实一样对东北垂涎三尺,于是就勾结德国、法国强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俄国又以此为借口找清政府索取报酬。当时是俄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李鸿章作为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率团前往祝贺,却被迫签订了《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其实就是去给俄国送礼。这样,俄国从赤塔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就顺利地穿过了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地区,从此,俄国的军队运输、粮食及军需品都可以自由地畅通无阻了,另外附加的条件则是,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这还不算,清政府随后又同俄国签订了《国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从1897年起开始修建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俄国人得寸进尺,1898年,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水域,甚至取得修建中东路支线,从哈尔滨到大连的特权。这样,沙俄实际已经控制了整个中国东北。”

“是的,这下日本人就着急了。”宝迪扎布接着说,“为了争夺已建成的东省铁路,日本人于1904年发动了日俄战争,作为战胜国,日本取得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使用权,但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长春的中东铁路仍控制在沙俄手中,日本人当然还是着急,他们知道只有先控制了铁路,才能便利地争夺并最终控制东北。其间经历过一些反复,但大体现状就是目前这个样子。

“到1927年时,我还在苏联留学,日本其实对东北领土的企图已经昭告天下了,苏联不知怎么回事,也许是害怕日本?或许是中国要求收回中东路主权的呼声高涨,总之,我那时在苏联听说他们居然准备把中东路转让给日本,双方还签订了《中东路草约》。草约规定:日本令南满社办理中东路;日苏两国共同反对中国收回中东路;南满社准许苏联派兵保护中东路北段,但以5600人为限;中东路与乌苏里铁路优待日货运输;中东路先将松花江南岸让与日本南满社,一年内实行;日本在内蒙及北满铺设铁路,苏联应协助,并由苏联政府派工程师会同日方人员规划一切;日苏在外蒙利益,两国以均等为原则,协商进行;西伯利亚、黑龙江之森林、煤、铁、油矿等,苏联允许日本开采,等等。”

“情况是有点复杂,历史上日苏两国都对中国有自己的企图,而且是排他性的。我也反复考虑过,毕竟我们现在都是共产国际的人,”奈勒尔图挠挠头皮,“我们要留意到日本对东北的企图更迫近而彻底,但苏联的有些意图我们也不是很明白,所以,在有些大事上,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自己的利益。”

“其实,苏联人的实际利益,特别是在中东路上的利益并没有实际受损,但他们释放出了这样一个意图,只要条件合适,中东路也不是不可以放弃。苏联人在交易,但用的是缓兵之计,这是他们很高明的地方。”华林泰说出自己的看法。

“留意苏联人的国策对我们的工作是必须的。”宝迪扎布胸有成竹,“我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是啊,这说的也就是中日苏三国错综复杂关系的根由,这也不怪张学良,这么复杂的关系,一时间心烦意乱,搞出个中东路事件,也是在所难免的。”奈勒尔图满掺了一圈奶茶,“我最近会去一趟苏联边防哨所,色登依西派人告诉我,以后有紧急事情可以就近去那里商量,不必每次都跑哈尔滨那么远。他和那边约定我去接头的时间到了,二来,探探中东路事件后他们的虚实,回来再碰个头。这其间有什么紧急情况,你们俩商量着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