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两颗桃子也杀人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猛将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都为齐景公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三个人自恃勇猛,对齐景公也不放在眼里。晏子建议齐景公把这三个人剪除,以免将来留下祸患。景公也觉得应及早剪除,但是三人战功赫赫,又勇猛无比,齐景公也觉得很无奈。晏子说,应当巧斗。他向景公建议,赐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分吃。只赏赐给最有功劳的人。拿到桃子后,三个大臣开始争夺,竟相陈述自己对国家的功劳。最后两个人得到桃子,另外一个羞愧自杀。得到桃子的两个人见同伴因自己而死,也便羞愧自杀。
这是《晏子春秋》里的记载,三员大将被两个桃子杀死--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可能有人觉得,同伴自杀,自己就也自杀吗?太不划算了吧,别忘了当时春秋时代的人都是很讲义气的,所以见到同伴自杀,自己也自杀是没什么奇怪的。晏子利用的就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只给两个桃子,三个人无论如何也分不好,杀死三个勇士的不是两个桃子,而是稀缺性,因为稀缺才产生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争夺,最后在争夺中死亡。
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个手机号或汽车牌照卖出了天价,这正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因为这种手机号或汽车牌照的数字非常独特,而且是唯一的,不会再有第二个。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商品人人都想购买,也就会卖出很高的价格。鲁迅说过,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钱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胶菜,而且价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语:物以稀为贵。
“稀缺”二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稀有的,另一个是紧缺的。在经济学里,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的有限性引起了竞争与合作。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竞争是社会配置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所谓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合作的形式是为了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合作是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种途径。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因为资源稀缺,才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资源,使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化。一个物品可以成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例如阳光和空气,人人都需要,但因为太多了,所以不会成为商品。但是淡水资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淡水的价格从原来的免费供应,到现在也开始涨价。当一个商品变的稀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黄金因为属于稀有金属,所以价格才高。权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为权力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了,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那这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就像我们的住房紧缺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满足于只能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更多的期望房屋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而这种实用性则包括住房面积的大小、房屋的舒适性和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这样一来,即使人口不增长也会产生住房压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紧缺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感到资源的稀缺了。
可见,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火车票在春运的时候可以卖高价,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在奥运会开始前,居然都卖出去了20万的天价。这些都是因为稀缺。因为稀缺,所以才产生需求,因为需求才拉动经济增长,因为稀缺我们才去竞争,才会积极创造未来,推动社会进步。因为稀缺,所以我们必须要每天学习,进步,以适应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你想得到更多,必须得努力!
★经济学提醒你:
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人们的需求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物质产品或劳务也总是不足的、稀缺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稀缺资源,首先不要浪费,其次还要积极努力去争取更多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不被稀缺所束缚,才能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稀缺性:两颗桃子也杀人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凡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