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记》 蓄书娱老

不少老作家回忆当年如何在北京逛琉璃厂,都把琉璃厂说得好像天堂一样。淘了半天书,带着好东西心满意足地逛到信远斋,喝上一碗冰镇酸梅汤,那真是世上最快活的一件事。可是当我十几年前第一次到北京朝圣琉璃厂的时候,不免有些失望,琉璃厂完全没了想象中的风雅气息,信远斋的所在地也都变成了一些普通的小吃店了。

也许是我自己学养不足、眼力不济吧,就算碰上好东西也看不出来。旧书生意是一个相当传统的行业,想进入这个市场是要有充足准备的,那可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学养和经验。这些怎么得来呢?全靠天长日久泡书市、逛书店。《搜书记》就是著名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多年在书市磨出来的经验。

为什么叫《搜书记》呢?他解释说,“猎书”是西方传过来的说法,他不喜欢,而“淘书”这个词用得太多了,他宁愿叫“搜书”,更顺耳一些。他说写这本书首先是想解决一个所有爱书人都会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最终会发现自己买回来的书要远远多于读过的书。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明明买的时候准备好好读的,可是大多翻都没翻就堆在那儿了,挺不像话的。

谢其章说自己虽然算是买书比较多的人,可是认真读过的书却少之又少,所以现在只好写“买书笔记”而不是“读书笔记”了。所谓“蓄书娱老”,藏书是为了等老了以后再拿出来阅读娱乐的,以此在买书与读书之间找到心理平衡。

《搜书记》是二十多年来与买书有关的日记的节录,讲自己如何在书市上搜集好书,在哪个藏书家那里又看到了好书,等等。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流水账有什么好看呢?其实从这里面,我们能学到不少买书的经验教训。

比如1990 年2 月27 日日记上写的,“搜集旧杂志,最忌全套有缺”。买旧杂志不买则已,要买就要买一套,像集邮一样,务必求全才心安。可是有很多旧书店利用买书人这种求全心理,会故意把一套完整的旧杂志拆开来卖,或者在里面夹杂了影印本,买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谢先生就经历过诸如此类受气、吃亏、上当的教训。这位超级书痴常常入不敷出,他的钱大半都捐到书店里去了。

从这本书中也能看到近二十年来中国旧书市场的巨大演变。早先大家都去琉璃厂,后来更多是去潘家园旧书摊。这些书摊有一阵子被搬到楼上商场,淘书人反倒不习惯了,他们习惯了蹲在地上一本一本那么脏脏地翻。于是不久这些书摊又回到地面来。

谢其章常常去潘家园“搜书”。他也是中国最早参加书籍拍卖的人。1993年他到琉璃厂的古籍书店二楼去看拍卖,那时候还要花三块钱入场费才能进去,后来拍卖会渐成规模,他就常常在里面跟人举牌竞标了。

到如今,大伙又都流行上“孔夫子旧书网”,谢先生自然也不例外。有趣的是,他发现这个转捩点发生在非典时期,那时候大家都不大敢出门,更不要说去旧书摊了,于是就促成了网上买卖旧书的风气。可是我觉得二者的感觉始终很不一样,如果说网上买旧书是有目标地“找”,那么逛旧书摊则可以称之为“遇”了。

(主讲 梁文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