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生死边缘(4)

医生反问我:“你曾经跌过跤吗?”当时五十岁的我,自信身体健壮如牛,怎么会跌跤呢?因此很肯定地回答说:“没有。”

医师又问:“出家人怕死吗?”这就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了。因为如果我说“不怕死”,感觉太过矫情,蝼蚁尚且贪生,人怎么会不怕死呢?如果我回答“怕死”,只怕医生要笑我是个没有修行的出家人。我只有回答他:“死亡不是太可怕,倒是疼痛很可怕,因为疼痛有极限,超过能忍受的极限,疼痛的反应会喊叫,会呻吟,那时可就英雄变狗熊了。”

听了我的这番话,医生这才直接告诉我:“你的背上有一个黑点,经过切片检查,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不过请你明天再来复检一次。”我说:“不行,明天我要到宜兰,为一位圆寂的老比丘尼达德法师举火荼毗。”他说:“后天也没有关系。”我说:“也不行,后天我要到高雄,有个会议要开。”

医生苦笑着对我说:“你的健康、生死,也不能不重视呀!”我只有谢谢医生,说:“我会再来。”

从荣民总医院回到台北普门寺,徒弟们关心,问我检查结果如何。我幽默地告诉大家:“我今天去切片。”他们并不懂得什么叫“切片”,我说:“就是从身上割下一块肉,切成一片片。”大家一听,急忙再问:“切的是哪一块肉?”其实这是一句玩笑的话,所谓“切片”检查者,就是从身上采取一些组织,抹在玻璃片上,以显微镜观察,以此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哪里是把肉切成一片片?只是由此可以得见,当时一般人对医学名词的无知,对医疗常识的见解是如何肤浅了。

经过两个月后,我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但是有一天北上到普门寺,徒众告诉我,荣民总医院来了几次电话,一直催我复检。我这时突然想到,医生曾经问我是否跌过跤。我惊觉到,几个月前台风过境,吹倒了佛光山大雄宝殿前的一棵大树,我爬到栏杆上,想把树干扶正,一个不慎,整个人往后仰跌在磨石子的走廊上。我想这大概就是背后出现淤血、黑点的原因。

于是我马上赶到荣民总医院,把这个发现告诉医生。医生也如释重负般“哦”了一声,说:“原来如此!”同时不禁为我欢喜。

这段过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好像又从“生死边缘”再次安然历劫归来一样。直到一九九五年,国际佛光会理监事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那天晚上,我忽然感到心脏一阵阵地刺痛,整夜难以入眠。当时以为是晚餐吃多了奶酪,引起消化不良所造成,不过回台后,我还是随即到荣民总医院看诊。结果经心脏科专家江志桓医师做“心导管”检查后,他说我罹患了心肌梗死,需要开刀。

承蒙时任副院长,并曾担任两位“蒋总统”御医的姜必宁医师为我成立了一个心脏手术的小组,要我选择一个主刀的医师,进行“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我选择了相当年轻,曾在南非开普敦接受心脏开刀训练的张燕医师为我主刀。当时我并不认识张燕医师,但是我知道,在那个心脏手术还不普遍的时候,必须找一位经验丰富,年纪又轻的医师,比较能接受挑战。

后来,张燕医师升任台中“荣民总医院”心脏科主任,我们成为互动良好的朋友。他曾随我到过加拿大的落基山脉,也到过意大利、法国等地的名都,至今已有十二年历史。回想当年他在开刀房为我进行八小时的手术,事后他很自豪地对我的弟子说:“你们关心你们的师父,但是只有我看过你们师父的心是什么样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以疾病的因缘,也能交到朋友,真是幸何如之!之后,他们邀请我担任“台湾心脏协会”的理事,我欣然应命,至今一直以参加此会为荣。

最近,我又再次于“生死边缘”走了一回。那是二〇〇六年,为了日内瓦佛光山会议中心落成,我前往欧洲,在瑞士一个小山区住宿时,忽然中风。所幸只是造成轻微的手臂动弹不得,但我仍带着衰残老迈的身躯,主持巴黎道场的破土典礼,以及日内瓦会议中心落成开幕。在会中,我请海峡两岸的大使欢聚一堂,握手言欢,自觉得意。

我这一生,不但自己在“生死边缘”来回无数次,也曾为别人的生死做过一些服务。例如,曾经照顾过一位第三期肺痨的同道,直到痊愈;也曾为往生的老僧担负棺木,送至火葬场火化。一九六七年越战后期,不少难民纷纷逃亡,我曾献金购船,帮助难民逃离战火。后来这些旅居在世界各地的越棉寮难民,都成为我很好的朋友。

在香港,也有不少被关了多年的船民,我曾多次前往为他们说法。乃至香港赤柱监狱,一些被判终身监禁的死刑犯,我曾与他们做过“生死边缘”的谈话。也曾在台湾的土城监狱,聆听一些垂死囚犯的心声。我觉得一个人纵使犯法判刑,也要用爱去教育他们,例如苏姓等三位青年,多次被判死刑,也多次从死亡边缘又被救了回来。我曾在土城监狱和他们面对面讲说生死,讲说因果,讲说冤屈,讲说缘起缘灭。

其实,人生本来就一直在“因缘果报”里流转,也在“死亡边缘”接受考验。有信心的人,无论生死危亡,一切尽付笑谈之中。实在说,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就等于人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就是这么简单。因此,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死就如时钟一样,轮转不息。死亡,并没有边际;人生,就在生死存亡之间,如此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