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006年9月5日,在访问欧洲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各国媒体采访的开场白中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们,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不久,我将要去欧洲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和中欧领导人会晤,并访问芬兰、英国、德国。这是我担任总理以后第三次访问欧洲。”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所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得知远方的亲朋好友要登门拜访,提早就把庭院和屋檐精心打扫,甚至作一番装饰。不是作秀不是显露,而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主人热情好客的一面。温总理在多次开场白中都曾引用这句诗来表达我们对于各国友邦人士来华的欢迎。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引自杜甫诗《客至》。这首脍炙人口的《客至》是杜甫在上元二年(761)春天所作,当时诗人五十岁,在成都草堂居住。诗下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相过,探望、相访。明府,是唐时对县令的尊称。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人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这位客人有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这首诗首联写景,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舍,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诗中“皆”字写出了春水涨溢的情景。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而“群鸥日日来”,既写出了诗人毫无机心,得与鸥鸟相伴的人格襟怀,还点出了诗人所居环境的清幽僻静。当然,惟有鸥鸟相伴的背后,也透露出当时诗人亲友云散,交游冷落的窘况。颈联写作视角由户外转到院中,引出“客至”。“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此联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表现了诗人因好友来访的喜悦。颔联描写待客的情景。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陈年浊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感歉意。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家贫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但客人毫不计较这些,从中可见主客之间的真诚坦率。尾联笔锋一转,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结束全诗: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呢?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陪坐痛饮。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时过从招饮,使人于真率的人际关系中领略到一种弃绝虚伪矫饰的纯朴之乐。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也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而且没有提到饮酒。这首《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精彩细腻,亲切自然。表述上质朴流畅,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不同。

在访问欧洲前夕,温家宝总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引用杜甫《客至》中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愉悦心情,希望使采访时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融洽;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了中国愿意与欧洲各国加强合作的诚意。这样做的目的正如温总理在这次采访中所说:“中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时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