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失败的孩子

害怕失败的孩子

对于永远把害怕的情绪放在理智判断和想法前面的人,简单地去说服他们失败没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此类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上次游戏以后,思妤一直很认真地回答各种提问,但还是害怕碰到“转运地带”,一旦走进“转运地带”,她就会一脸沮丧。

“思妤担心会走入‘转运地带’,是吗?”我问。

“嗯,‘转运地带’很讨厌。”

“为什么呢?”我又问。

“如果出现坏运气怎么办啊?”

“噢,原来是害怕碰到坏运气啊!来,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是好运的多,还是不好的多,还是不好不坏的多……”我说。

“哦……好的五个,坏的四个,不好不坏的四个……”

思妤自己决定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好的和不好不坏的一共九个,坏的四个。看来坏运气出现的概率很小啊!”我说。

“嗯,可是……我好像只会碰到坏运气。我的运气平时就不好,总是碰到倒霉的事情,没有一件事像我想的那样。”

“哦,原来思妤是这样想的,是不是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坏事啊?那么今天呢?今天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情啊?”我问。

“还没有。”

“哦,那么到现在为止,今天的运气还很好啊!”我说。

“……可还是有些担心。”

思妤每次碰到有点困难的事情,马上想到放弃,态度非常消极。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我渐渐发现,思妤这种自闭、内向的性格,与她的家庭环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在做一件事之前,虽然我们也常常会去想是成功还是失败,但像思妤这种极度恐惧失败,遇事消极被动,以至于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就认定不会成功的孩子,在对待事情的整体态度上,是严重错误的:“要是失败了该怎么办?上次就失败了,这次也肯定不会成功!”

带着这种心情去生活、去做事,无疑只会增加失败的可能性。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味去开导他们,告诉他们不要去在意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只是白费力气。

对于永远把害怕的情绪放在理智判断和想法前面的人,简单去说服他们失败没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此类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一般来说,过度惧怕失败的人,大多太过在乎结果,因此不能很好地感受过程。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执著于结果?又怎么会如此害怕失败呢?这些都要追溯到孩童时代。

人在小的时候,比起结果,更在乎事情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人,大多会变得乐观、积极,就算有偶尔的失败,父母或身边的人也会这样鼓励:“虽然结果有些不如意,但是你毕竟努力了,这样就够了。”

相反,如果父母常常这样教育孩子:

“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吗?”

“不是都说了不准做吗?怎么还做?”

“看看你干了些什么!成了什么样子?”

孩子们受到父母太多的责备,渐渐就会变得自卑、胆怯,什么都不敢尝试,常常会想:“我不行,对别人来说,我只不过是个一无是处的笨蛋。”

小时候很少被称赞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对旁人的眼神与表情表现得过于敏感。因为人大多都会对曾经得不到,或者很少得到过的东西表现得尤其渴望,所以此类人大都遇事消极,还没做事之前就否定其成功的可能性。

从另一角度来说,即使他们在某些事情上获得了成功,也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求,他们也不会因此感到骄傲与满足。

相比之下,那些在赞扬与鼓励下长大的孩子们,遇事就会积极得多,他们懂得带着自信享受过程中的快乐。结果令人满意的话,不用说当然高兴,就算失败了,他们也会因为在过程中有收获而觉得有意义,如果以后还有类似的机会,他们也会很乐意地抓住,不计较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们为了做成一件事,有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但是,当成功如愿到来时,很多人就会忘了当初的艰辛,沉浸于眼前的喜悦中。因为自己对这件事的喜爱与执著追求换来成功的喜悦,远远胜过了当初受过的苦、流下的汗。

但是如果换作一个悲观的人,可能早就因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或是忍受不了过程中的艰辛而选择了放弃,当然也就无缘成功。

眼前的思妤虽然有她的担心,但还是将游戏进行下去了。

当你来到一户人家,透过他们的窗户向里头望,你觉得会看到什么?

“房间里有个大电视,还有很多玩具,像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娱乐室,孩子们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游戏。”

“你觉得这些孩子的心情怎么样?”我问。

“当然很高兴。”

“他们看起来有多大?”我又问。

“三岁?四岁?”

“还有别的人吗?”我问。

“妈妈?不知道……”

当你对某人或某事感到很抱歉的时候,你觉得真心道歉和为了推卸责任而道歉有什么区别?

“以前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和弟弟生气,我打了他,后来虽然跟他道了歉,其实自己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错……”

“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对的呢?”我问。

“是弟弟先笑我,把我惹恼了。”

“可是怎么又道歉了?”我又问。

“担心妈妈骂我,我很害怕。”

“与其被妈妈骂,还不如去跟弟弟道歉,是这样吗?”我问。

“嗯。”

思妤越来越喜欢这个游戏,每个问题都积极、如实地回答,但也偶尔会有小捣乱和坐不住的时候。

有时本来是该我回答的题目,她会突然插进来;有时玩着玩着,突然又站起来说要玩球,也有时说说笑笑,突然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紧接着又因为一点小事马上沉默,总之是一副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模样。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春天来了,思妤的状况也有了一些起色。

推开冬天被冰封得严严实实的门窗,外面满是春天的繁盛景象,庭院里染满了新绿,那是花草的新芽;微风拂过,植物的天然香气掠过鼻尖,痒痒的;洒满了阳光的院子里,孩子们围成了一个圈在玩游戏,每个人都“咯咯”地笑着,满脸欢乐。

看到这样的情景,谁还能老老实实地待在房间里呢?一定都想立刻跑到外面,融入春天的怀抱,感受这份美丽。

此刻思妤也处在这种状态下,她那冰封了近十年的心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渐渐地在融化,变得跃跃欲试。

我似乎也被这春的气息迷醉了,今天竟然还犯了个小错误:没有按照约定给思妤赢了游戏而应得的奖品,虽然只是几块糖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