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3)

优先投资教育

2008年“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成为下一轮教育改革的纲要。人民群众满意了,教育改革就能够成功。

怎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呢?一个国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过去我们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很多老百姓都懂的道理。但是到了具体实践中,我们就会考虑有没有钱了,公路是不是要修,楼房是不是要盖,工程项目是不是要上……教育往往被丢在一边了。

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起飞的过程中都是勒紧裤带,咬紧牙关来发展教育的。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全力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当时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90%,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水平。二战结束后,尽管要赔偿,日本还是及时地普及了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在此过程中,甚至有的村长因为办校筹不到钱而自杀。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2008年温总理又给教育送了一个大礼包,经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了1562亿元,一年增加了500个亿。有人觉得教育经费增加不少了,但我说这500个亿不算多,因为我们过去欠账太多。一些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支出的4%,我国不仅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低。

这500个亿怎么用呢?我觉得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基础教育上,去建一些地震震不垮的学校。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一阶段的每一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多少来配置资源,而资源如何配置,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立法。比如建一所小学,包括校舍面积的大小、要具备哪些基本设施、建设材料的质量等,都应该制定建设标准,甚至我觉得连水泥标号都应该提出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国家的教育基准。

我想特别讲一下幼儿园的问题。前几年深圳“幼儿园转制事件”惹了些风波,公办幼儿园转成民办幼儿园,我觉得这个方向是错的。幼儿教育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是为生命奠基的事业,而恰恰这个阶段教育的差异比小学阶段还要大。我去过西部一些地区,那里的幼儿教育普及率非常低,很多省只有20%-30%,而且农村几乎没有幼儿园。也就是说大部分西部农村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前没有教育可言,而城里的孩子从胎教就开始了,他们的起点就不公平。我觉得幼儿阶段教育还需要国家用比较大的投入来保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