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新医改回归公益性(3)

医改需要执行机构

新医改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注意呢?我想对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医改实行以后能不能得到实惠,政府的投入能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为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统筹兼顾、综合配套的问题。

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由筹资、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人才等各个体系连接在一起,如何让各环节能够协调配合,齐头并进,我觉得可能是医改落实中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中央已经成立了以李克强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但我个人认为还需要一个类似“医改推进办公室”的执行机构,切实跟踪各地的医改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另外,这次医改是一个供给(医疗服务体系)和需求(医疗保障体系)“双补”的方案。也就是说,要在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的同时建立起医疗服务体系,我觉得这是针对中国国情的一种务实选择,但可能要面对保险方和医院如何协调配合的问题。

如果看一看各个国家实行医疗保险的历史,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保险方、医院、患者三方博弈的过程。因为医疗所具有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必须加入保险一方来分担风险,但保险方一旦加入,买和卖的医患博弈就变成了三方博弈--付费方即医保或者保险公司加进去了。第三方加入以后,改变了博弈的激励机制,医和患都有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的成本,这时候保方就要想出各种办法来控制医院、控制患者,以降低成本。医保的历史就成了控制医疗成本的历史,成了保险方和医院、医生博弈的历史。这个博弈过程不断地水涨船高,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如何能从经济激励机制上把博弈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也就是把保方和医疗方能够有机地协调起来,恐怕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果把医和保的激励机制兼容放大到全国范围,其实就是“全民医疗服务”的模式。“全民医疗服务”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因为它顺应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规律,让医疗的筹资方、保险方和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和医生,能够相互激励兼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