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新医改回归公益性(1)

李玲,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4年获美国匹兹堡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老年经济学、社会保障等,是为中国医疗改革出谋划策的一线专家。

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

有学者认为,政府就该管付不起医药费的人,付得起的就不要管了。这个方法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行?因为中国付不起的人太多太多了。

医改的落实要靠地方政府。怎么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政绩考核在中国是最有效的,应该把保障老百姓的健康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

王鲁湘:新一轮医疗改革方案于2009年4月启动。这次医改能否治愈旧医改失利的顽疾?新医改的政策思路有哪些?对老百姓又会带来哪些实际的影响?有关这些问题,请新医改一线专家李玲教授为我们解答。

李教授,有人说旧医改留下了很多问题,有些甚至成为今天新医改很难攻克的一些顽疾,指的什么?

李玲:旧医改简单地把医疗改革等同于经济改革,基本上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导致了很多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弊端。新医改要回归公益性,由政府主导。

王鲁湘:新医改会重蹈旧医改的覆辙吗?

李玲:希望不会,但要看具体落实。医改是世界难题,我自己对这次新医改的成效是很有信心的,我觉得我们有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障道路。

王鲁湘:医改往往涉及好几个利益相关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方是医生和护士。他们的积极性在公益的事情上,会不会比在市场中要减弱?

李玲:医护这个群体是有两面的,既有趋利的、物质需求的一面,也有无私忘我、救死扶伤的一面,关键看你的激励机制如何平衡这两面,而且能更好地把他无私的一面激励出来。

一个医改,各自解读。我这个版本是从个人角度来谈这次新医改的三大问题:一是新医改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它的重大意义,二是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和亮点,三是新医改在落实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先谈这次医改的背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恰逢世界格局变化之际,金融危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缺陷,而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上了世界舞台。新医改可以说给探索“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我们都知道,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保障老百姓的健康。美国是世界上医疗费用最昂贵的国家,每年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7%,人均医疗费用高达7500美元左右。但美国还是没有实现全民医保,有将近20%的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得不到合适的医疗服务。而且美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死亡率等,在发达国家的排名是靠后的。

美国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福利,也成为企业的一个负担。前一阵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它的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昂贵的医疗费用拖垮了它。企业不仅要支付现任员工的医疗费用,退休员工的医疗费用也要负担,早就入不敷出了。

其实,整个西方现在面临的医疗难题是和他们的发展理念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的发展理念是和自然对抗的一种理念。具体落实到医疗领域,作为现代文明产物的西医也是对抗性的,整个的医学模式是见物不见人。你到医院去看病,就像走进了汽车生产车间一样,切、割、焊……主要是一种对抗式的医疗模式。其结果是病越治越多,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不可持续发展。

而中国一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是要调动每个人内在的自愈力来保持健康,因为健康最大的生产者是个人。如果我们能依靠自己的文化优势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模式,不仅解决了中国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会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有所贡献。这个新的发展模式将不再以GDP论英雄,而以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目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