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两个妻子
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有人打小报告说,天宁寺的住持和尚不守清规。于是乾隆皇帝就问住持和尚:“你有几个妻子?”
“两个。”住持和尚回答说。
“哪两个?”乾隆皇帝一听,大为惊异,继续追问说。
“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和尚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竹夫人又名竹几、竹夹膝,是一种用青竹编成的长笼,也有将整段的粗竹筒打通竹节、并在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制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
汤婆子是一种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圆形壶,灌入热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皇帝听后笑了,随后赏了住持和尚。
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乾隆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入情入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上得山来,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爷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万分敬佩,二人愉快地下了山。
刘墉测字
刘墉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他为官清正,机智聪敏,精于断案,屡立功勋。
刘墉初到刑部不久便被委以重任,被乾隆派往南京主持破获“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
到了南京后刘墉乔装成一个算命先生,在市井中给人测字算卦,由于他机智敏捷,善于应变,很快就出了名。
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找他测字。刘墉早已对他有一定了解,他是“一枝花”集团中的一员干将,武艺高强。刘墉见他来测字,便递过笔墨让他写一个字,这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递给刘墉道:“请先生测测我的生平。”
刘墉郑重其事地说:“按这个‘休’字来看,其意吉凶参半。‘休’乃一人依木之象,草木属阴,看来先生幼年早孤,你家中只有孀母与你相依为命,可是否?”
青年不禁一惊,钦佩地点了点头。刘墉接着说:“木乃东方青龙之象,一人依木原是升发之象,只是木属阴,属静,令堂贞静贤惠自不必说,只是木不能言,口齿不便利。”青年听罢,想到自己聋哑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先生说得都对,请继续断。”
“请莫怪我直言,这‘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儿。”看到那青年要说话,刘墉伸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但‘休’有‘止’的意思。何时而止?‘休’可折十八成人。十八岁以后,你才立志改过,浪子回头。可惜此时令堂人已就木了。”说到这里,刘墉长叹一声。那个青年此时已是泪流满面。
刘墉看他如此,说:“你不必难过,将来必有后福,可报先慈于地下。”
“何以见得?”青年问。
刘墉把纸递过去道:“请看纸的背面。”青年把写着字的纸翻过来,横着端详,竟然是一个“兵”字。刘墉说:“‘兵’字原是立人之象,你既不在行伍,则是个谙熟兵刃的好汉,必定身有武功。你再看:这‘兵’字实系横倒之‘木’,人卧倒木之上,虽树倒,而先生自可无恙。后半生的事业恐在其中了。”
经测字,深信了刘墉“树倒”人可无恙之说,投降了朝廷,在刘墉手下办差,后来为刘墉破案,立了不少功劳。
都是忠臣
乾隆皇帝喜欢出外巡游。
一次,他沿卫河乘船南巡,沿途不时靠岸察访民情。船到达山东境内一个小镇时,乾隆一时来了兴致,想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于是他命人叫来一个农夫,向他询问当地年景、农事以及地方官吏贤明与否。农夫小心应对。
问过民间疾苦,乾隆又指了指身边随行的大臣,问农夫道:“这些都是我的大臣,你过去瞧瞧,看看他们是否对我尽忠,是否称职?”
因为农夫奉了圣旨,大臣们都不敢怠慢,一一将自己的姓名、官职告诉了他。
农夫在这些大臣面前端详了一会儿,便转身向乾隆报喜道:“向皇上道喜了,这些大臣都是忠臣啊!”
乾隆以为这是农夫的奉承之辞,便又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农夫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地,不慌不忙地答道:“戏班子在演戏的时候,净角所扮的奸臣,都是大白脸,像曹操、秦桧。而皇上您这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像他们那种模样的,所以小民才得出了这个结论,皇上身边的大臣都是忠臣!”
乾隆听后,开心地笑了,他重赏了农夫,又继续南巡了。
驴耳龙耳
皇帝见一个大臣的耳朵生得特别大,不禁问道:“为什么你的耳朵那么大,朕的耳朵那么小?”
大臣一听,连忙伏倒在地说:“启禀皇上。微臣听说,驴的耳朵特别大,龙的耳朵特别小。”
皇帝连连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
智斗老和尚
据说清朝时,江南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儿。一天,他去北方探亲,跟着亲戚一起到山上的庙里去烧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生得清秀灵巧,与别的小孩儿不同,就想逗逗他玩儿。
老和尚问:“从哪里来?”
小孩儿回答:“从江南来。”
老和尚说:“江南草木耳!”
小孩儿对答如流:“天下草木,唯我独秀。”
老和尚发狠道:“择其秀者而伐之。”
小孩儿借题发挥道:“伐为国家做栋梁。”
老和尚本想逗他玩一玩儿,没想到竟让这小孩儿回敬得理屈词穷,便蛮不讲理地大声喊道:“你进三步就会死,退三步也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