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巧辩(4)

邾石父家族数百人因而幸免于难。从此以后,再有犯法的人,宣王都是慎之又慎,不再轻易提株连九族了。

苏代妙语取高都

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周国君主感到十分为难。苏代知道后,就来到国君跟前说:“我不但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粮食和兵器,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将高都送给你。”

国君十分欣喜,于是派苏代出使韩国。

见了韩国大臣公仲以后,苏代说:“你应该知道楚国的计谋吧。楚王得知韩国粮食都空了,于是就采用大臣昭应的计策,要用饥饿的办法攻击韩国,如今围困雍氏五个月而攻不下,是楚王并不相信昭应的计算啊!你要是向周国征集粮食、兵器,不就将缺乏粮食的消息公开告诉了楚国吗?”

公仲说:“有道理。”

“你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国呢?”苏代接着说。

公仲愤怒地说:“我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已经是便宜他们了,我凭什么还要奉上高都?”

苏代说:“给了他们高都,周国一定会依附韩国,秦国听说后,就会断绝与周国的往来。这样,你就以一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

公仲说:“你说得不错!”

于是,韩国不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并且还将高都给了周国。

鲁连妙语克田巴

田巴是齐国有名的演说家,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还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同很多人辩论,却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能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那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

徐劫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叫鲁连,只有十二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

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小小年纪,行吗?”

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

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十二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

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不扫除,哪还顾得上铲除厅堂外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又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果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那不就乱套了?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

田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

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计,那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不过,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是像树上的知了喋喋不休地鼓噪,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

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愧地说:“说得对,说得对。”

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何止是小马驹啊,而是追万里风的骏马啊。”

从此,田巴再也不夸夸其谈了。

管仲与齐桓公饮酒

有一天中午,齐桓公和管仲一起饮酒。笙歌艳舞,美酒佳肴,君臣十分欢畅。酒宴一直到傍晚还没有结束。齐桓公见天色暗了下来,吩咐侍从点上蜡烛,准备继续喝下去。

管仲对齐桓公的做法不太满意,面有愠色地说:“白天与国君喝酒是因为我占卜过,至于晚上喝酒,我还没有占卜过,还是请国君您回宫吧!”

齐桓公正喝到兴头上,一听这话,如同迎面浇了桶冷水,便说:“仲父怎么这样说呢?我是因为能和您在一起高兴地喝酒的日子没有多少了,才决定晚上继续喝酒的呀!希望您能答应。”

管仲认真地说:“国君您不知道吗?人贪图享乐,道德就会衰败,沉湎于酒色、享乐最终只会得到悲哀。年富力强的时候松懈了下来,就会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功成名就后放松警惕,也会导致身败名裂。我是为了提醒您不沉湎于酒色,才劝您回宫的呀!”

齐桓公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酒也醒了许多,拱手向管仲致谢道:“多谢仲父的提醒和教导,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这就告辞回宫!”

从此,齐桓公致力国事,国力越来越强盛。

桥上观鱼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一同站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你看河里的鱼,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多么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

惠子回答:“对,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思想;但你也不是鱼,也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

庄子说:“其实,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时,就表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了。你若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可以告诉你,我正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时期,秦和晋两大国联合发兵,围困了郑国,意欲将其一举灭掉。在国家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郑文公经大夫佚之孤的推荐,请烛之武通过外交手段解救郑国的危难。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

某夜,烛之武故意到城外,被围城的秦国士兵带到秦穆公的营帐。面对秦穆公的质问,烛之武从容地说:“秦晋围郑,我们知道亡国之难来了。不过,请您认真地想一想,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秦在西,郑在东,晋居中,您又何苦劳师动众,跨国远征郑国呢?灭掉郑国就会使您的邻国晋国更加强大,它的强大,就等于您的力量的削弱呀!晋现在如果东吞掉郑国,肯定想着继续扩张领土,而那时它不侵占您秦国的土地,又向哪里取得地盘呢?……秦晋联合攻郑是损秦而利晋的事,请您三思。”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放弃了与晋联合攻郑的计划,转而与郑国结盟,并留下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防御,自己则带着其余军队返回了秦国。而此时的晋国失去了强援,已是孤掌难鸣,更何况秦军也站到了郑国一边,再去进攻恐怕也讨不到便宜,于是,只好撤军了。

婧女救父

齐景公特别喜爱一棵大槐树,不允许别人碰触这棵槐树,否则,将遭受刑罚:谁要是把槐树损伤了一点点,都要被处死。因此,人们都离槐树远远的,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法令。

有一天下午,槐树被一个喝醉酒的人碰伤了一小块树皮。景公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治这个醉酒人的罪。

这个人有个小女儿叫婧女,突来的灾难让她六神无主,她匆匆赶到相国府,请求晏子搭救她父亲。晏子见这个小女孩面容憔悴、神色焦急,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婧女向晏子详细诉说了父亲醉酒撞树及被大王抓去的经过,并说道:“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父亲,这样我就成为孤儿了。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定的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