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马鼎盛帝国的宽容政策(12)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成功输出希腊-罗马文化,罗马统治者并没有试图消灭各地的语言和传统。相反,各地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丰富性。虽然拉丁语是整个帝国的官方语言,但是希腊语、科普特语(Coptic)、亚拉姆语(Aramaic)、凯尔特语和柏柏尔语仍然继续使用。在非洲,到圣奥古斯丁时,还能听到有人使用普诺克语。罗马帝国的大城市,例如罗马或者亚历山大港,其多元化和语言的丰富性就像今天的纽约或者伦敦一样。
  
  罗马的文化政策中值得批评的一点就是在罗马公民身份的引诱行为。为了安慰被自己击败的对手,罗马伸出了公民身份的橄榄枝,而且几个世纪以来这一方法维系了帝国的统一,让它有能力扩张到已知世界的边缘。
  
  从核心本质来讲,公民身份说明某个人是精英中的一分子,它也保证了一种保护程度,这同样适用于上层的帝国官员,同时也适用于底层的民众。公民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罗马时期公民身份表示投票权;保有财产和签署合同的权利;不受折磨的权利;免受死刑的权利和在罗马法律下享有同等待遇的权利。希腊演讲家阿里斯?艾利斯泰迪斯指出:“你将你帝国中的所有人分为了两部分……而且在每个地方,你们授予公民身份的那些人都是非常成功、地位高和有权有势的人,……而剩下的那些人只是一些受统治的臣民。”
  
  在《新约圣经》中有一个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罗马公民身份。据《使徒行传》叙述,罗马的地方行政长官命令鞭打马其顿的使徒保罗(Paul)。在保罗声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后,地方长官们顿感恐惧,马上把他释放了,并向他发出了一封官方道歉信。后来,当再一次在耶路撒冷被抓住以后,保罗宣布:“你们是否有法律依据鞭打一位罗马公民呢?况且,你们还没有找到我有罪的证据。”虽然保罗最后由罗马官员们执行了死刑,但是他的公民身份显然让他只能接受砍头惩罚(而不是受折磨或者钉死在十字架上)。
  
  地方社会的罗马化始于贵族阶层。当然,公职官员一般由罗马公民担任,不论他的种族和民族是什么。这个公民授予情况导致了本地精英分子的逐步罗马化,他们与罗马统治者获得了身份认同感,并且自己的利益与帝国的统一对应起来。正如艾利斯泰迪斯所写的:“根本没有必要动用警备部队来保护他们的大本营,每个城市中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人都为你守护着祖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