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 被历史遗忘的地图(1)

中国南京。

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史称“诗巷”的龙蟠里东侧20号,座落着一栋典型的江南民居,砖木结构,三进九间,包括下房,建筑面积六百余米。

宅门横额上的“小卷阿”三个大字,现在只是依稀可辨。

“卷阿”乃《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山丘也。

这就是清朝第一批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著名学者,大启蒙思想家——魏源的故居。

此刻,一群人正在宅院的西边庵堂,围着一个地洞挖掘着什么。

为首的是一个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驼背瘦老头,他是南京大学文史学院的洪儒——“驼背庹”庹院长。

这是一次老鼠引发的考古事件。

几日前,一只老鼠爬到庵堂上偷吃香油,结果倾倒油水,烧着了观音佛像。

还好看门的老伯睡得很浅,及时赶来扑火,火被扑灭后,却发现那观音佛像的里面是空的,脚下似乎通往一个地道。

一个大眼睛、圆脸蛋的男学生指着头上的匾额“普度庵”问道:“庹院长,这开明的魏源的故居怎么设了个庵堂?”

庹院长的头几乎要弯到地上去了,他吃力地抬头道:“魏源有两处故居,一处为老家湖南隆回故居,一处为小卷阿故居。道光九年(1829年),魏源应礼部会试,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后来,魏源捐了个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他就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

“为了好好写书,1832年他相中了南京的这个地方,最早叫‘湖子草堂’。当时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又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咸丰元年(1851年),魏源被授高邮知州,离开了南京,公余整理著述。第二年太平天国起义,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皈依佛门,法名‘觉义’,将魏宅的一半设为‘普渡庵’,也就是俗称的‘皇姑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