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笔记:诸葛大爷(1)

  
  我所在的工作组,被分配到郊区的一个村。这个村叫做葫芦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是征地矛盾较大的一个村。我们到了村上,被安排在村委会里住下来。村委会办公楼不错,是座修建起来时间不长的四层小楼。一楼二楼被租了出去,收点租费,用于村委会的开支。支书、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村委会办公室均在三楼、四楼上,村上其他组织用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机动着,正好安排驻村的工作组住。
  
  一楼经营着一家茶馆,门楣上挂着一块实木招牌,招牌上雕刻着几个大字:葫芦茶馆。看上去有点儿陈旧,但也多了几分沧桑。馆主儿是一位不算太老的老头。精神饱满,待人接物非常热情。我吃过晚饭没事可做,就溜达到茶馆里去。老者把我让到一张小圆桌上,叫一位小姑娘给我沏了壶西湖龙井,我俩边喝边聊。因为这次事件动作太大,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所以我俩谈着谈着,就把话题扯到这个事情上。说起这个事情,自然就说到了乌酉市的当家人宦海淳。提起宦海淳,老者慢慢地沉下脸来,好像触动了他的哪一根神经似的。
  
  “老人家,莫不是你和他有什么瓜葛?”我半开玩笑地问他。
  
  “也没什么瓜葛,同一个村子里,吃一个涝池的水长大的。”
  
  “哦,你们是老乡!”我喜出望外。
  
  “二十多年前我就说过,此人必大富大贵。”
  
  “是吗?”我兴奋地说,“人家现在可不是大富大贵?你老还真有眼力!”
  
  “但我也说过,大富大贵往前跨出半步,就必定有大灾大难。”老人深沉地说。
  
  “哦,有道理。”我故作深沉地说,“常言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嘛。又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致,凡事必有定数,人力不可违也。是吧,老人家!”
  
  “他是他家的第三个孩子,前头两个,一男一女,都没有抓住,”老者没理我的茬,看我一眼,继续说,“他爹娘怕他像他前面的两个一样没了,就给他取个贱名,叫狗保子,他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二狗子。”老者喝一口茶,捋了捋八字胡说,“如今,谁敢小瞧他二狗子呀,巴结还巴结不过来呢!”
  
  “说的也是。”我说着,心里嘀咕上了。据这老者的说法,宦海淳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能从强者如云的官场上混到一个省辖市的一号人物,想必有一个极不平凡的履历。于是我问老者,“听说宦书记没上过几天学,全靠自学,一步一步学上来的,那他小时候肯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了?”
  
  老者呵呵呵地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说:“这人一富贵,就什么都好;人一倒霉,放个屁都砸脚后跟。”
  
  “老人家的意思是……”
  
  “你说谁爱学习,我都信,要说宦海淳爱学习,说给鬼鬼都不信。”老者说,“这小子倒是上过几天学,可他不是逃学就是打架斗殴,要不就上墙揭瓦,掏麻雀打兔子,惹是生非,淘气得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