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抓住投资的时代机遇(2)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口红利也可以看作一种透支未来社会资源的行为。所以,处在人口红利期内,不应忽视今后将要偿还的债务,而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之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口红利期到人口负债期的平稳过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的15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奇迹”。众多机构都认为,人口红利对经济步入快车道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数据与此前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经济腾飞时的人口红利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早在1965-1970年间,构成我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就开始出现。1978年前后,中国的青年人口达到了顶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动能打开了闸门。多台马达高速运转,压抑的需求全面释放。改革开放伊始,可谓百废待兴,所以人口红利虽然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表现得并不明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继续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这使人们更切实地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我国采取基础建设投资及出口拉动经济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机,正值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人口红利效应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场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起因也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人口红利效应消退之时。在1995年前后,日本人口红利效应消退,日本采取超低利率政策,由此带来利用日元和泰铢进行的低风险套利机会。最终将泰铢利率不断推高,之后引发了危机。
  
  结合“人口负债”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人口红利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从生产领域的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达到高峰,并认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40年,具体时间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增长的现实情况与世界银行预期基本一致,我国由劳动人口总量带来的人口红利,将于2020年左右出现拐点。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显然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作用消失后,我国经济就将停止增长。因为我国目前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长期采用城乡二元化结构,农村劳动人口的数量庞大,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比例只达到50%。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基本达到70%以上。如按城市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计算,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300万左右,到2020年城市化率才达到60%,仍然存在继续增长的空间。所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将人口红利效应继续发挥若干年。
  
  投资者如何利用人口红利现象进行投资呢?
  
  在人口红利充分发挥作用之后,社会消费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在经济体系内部,供需基本平衡的商品,价格通常呈现稳步上涨的形势。但对于急剧增长的购买力来说,仍会出现很多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中,笔者将相应地对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大宗商品期货投资、实体投资方面的大致思路进行分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