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社会认同的理想父亲的形象,是庄严、冷漠、不苟言笑的,所谓严父慈母。父亲是孩子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是他们的行为指针。通过观察父亲,孩子们形成了对男性的理解:男人不像女人那样需要感情,他们的情绪反应较为冷漠,缺少人情味。
男人被视为天生不会照顾孩子的人,抱孩子是男人不该干的事,他们的责任只是洗尿布。照顾孩子不是被当做一种技巧,而被视为女人的本能。男人被剥夺了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他们被强迫与自己的孩子分开。其实,男人同样可以是细腻温柔的人,同样可以是充满爱心的人,并且同样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照顾孩子--表达这种细腻与爱心。
爸爸对“好爸爸”标准的理解有所不同。爸爸将一直是你的一个玩伴,我们将一起趴在地毯上,以同样的高度开始游戏,而这种平等的姿态,将延伸到我的生命终止。我们会一起笑,一起打闹,一起沮丧,一起恶作剧,一起对传统的父子交往模式提出挑战。
爸爸从来便不是一个主流社会眼中的“成熟男人”,但爸爸对自己“永远长不大”的状态心存一份感激。我不会成为你的一个庄严、“厚实”的榜样,但可以提供给你一种更自然、自由、随心所欲的生存状态的参考。爸爸相信你能够从这种状态中获得生命的快乐。
父亲,至少是中国的父亲,在孩子略大一些之后,便不会再拥抱他了。我们是一个不习惯于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感情的民族,男人间尤其如此。拥抱孩子的,多是他们的母亲。对于男孩子的爱抚更是在很早的时候便停止了,男孩子被要求比女孩子更早地独立。这一切会将你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仿佛亲密、爱、安慰与关注是男性所不需要的。但爸爸会一直拥抱你,我相信父子间紧紧的拥抱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感情,还可以使我们双方均获得力量。在我的想象中,当我垂暮于病榻的时候,你的一个强有力的拥抱会使我泪流满面。
“好爸爸”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