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2)

   老大刘永言,已经悄然转向了自己从小钟爱的科研事业。刘永言说:“攒钱并不是我的初衷,我的一己之长被埋没会是我终身的遗憾。以前想搞科研是环境不允许,资金匮缺,那番辛酸一言难尽。如今万事俱备,我没有理由放弃我的半生追求,科技兴国才是我真正的事业和目的。我觉得知识和智慧是我最大的财富,在21世纪的前半叶,如果能将我此生积累的知识转化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哪怕是倾其所有、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惜。失败了我可以从头再来,只要我人在、智慧在。”
  
  而从1993年起,为了吸引投资,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开发区,在工业用地上推出优惠政策,由于规划失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正是在这股热浪的冲击之下,老三陈育新一心准备进军房地产领域。只剩下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初衷不改、目标一致。
  
  于是,希望集团被划分为三大产业领域: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陈育新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市场;刘永行和刘永好一起到全国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对于产权,兄弟四人并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平均划分资产。
  
  从此之后,刘氏家族产业“黄金搭档”的主角便由“陈育新 刘永行”变成了“刘永行 刘永好”。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则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他俩人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
  
  1993年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在5月份,仅用7天的时间,兄弟俩人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共建立起10家饲料场,个个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但短短的两年过去后,勤思爱学的刘永行和刘永好各方面的能力都在迅速提高--刘永行对外交流的潜质激发了出来,而刘永好的内部管理功底也更加成熟,并且当时的刘永好如日中天、声望高涨,于是原本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开始在企业决策方面产生了重叠和分歧。
  
  “分家是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演进,这是主动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刘永好说。于是在1995年,他们再一次召开了只有五兄妹参加的董事会,决定进一步明晰产权。这标志着刘氏兄弟正式分家。
  
  日本有学者早就提出过“分家理论”: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个顶峰就必然要走下坡路。要保持其持久增长,必须要裂变成几个分支,寻找新的增长点。企业在不断裂变中保持旺盛的活力。关键是如何平稳分家,搞不好四分五裂,搞好了群雄并起。
  
  王石曾经对刘永行如此评论他们兄弟的分家:“一般企业在年销售额达到20亿的时候,会有一个坎儿。你们希望集团的这个坎以分家的形式出现。你们顺利地迈了过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