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余。
最后看《后汉书章帝纪》的记载:(建初四年)六月癸丑,皇太后马氏崩。
马援死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四月,有很大的概率,马客卿也死于同一年。既然当时马皇后的年龄为十岁,那她就应该生于公元38年。然后生病一段时间,遭到权贵欺侮一段时间,最后马家人忍无可忍,就将马皇后送入太子宫,当时她十三岁,时间上也刚好合适。永平三年(公元60年)当皇后,在位二十三年,那么她死时就是公元83年,83-38=45岁。
但是这么一算,问题可就大了:无论何种史料,都记载马皇后死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跟我的算法差了整整四年。
很显然,最大的问题,是“在位二十三年”这句话。显然当皇后才是“在位”,如果随随便便当个妃子也能算是“在位”,那这两个字也未免太不值钱了。如果“永平三年春……遂立为皇后”为真,“在位二十三年”也为真,则“(建初四年)六月癸丑,皇太后马氏崩”为假。但记录史书的人不可能连死亡日期也会写错,否则这玩笑可就开大了。同样的,某人何时当皇后,这种关键日期也不会记错。既然二者皆为真,则“在位二十三年”必定为假。
我接着又反复推敲了很久,根据马皇后死亡的确切时间(公元79年),再加上“年四十余”这个条件,确定她最迟生于公元38年。另外,马皇后不可能生于公元38年之前,否则马援死时,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十岁,不符合“时年十岁”的记载。最迟生于公元38年,又不能生于公元38年之前,那她到底生于哪一年,问题就很清楚了。
所以,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马皇后生于公元38年,死于公元79年,时年四十一岁。“在位二十三年”,应是一时之误。
马太后死后,跟绝大多数的外戚世家一样,马氏家族由此失势,一步步走向了衰落。伴随着马太后之死,东汉初年皇后纪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有一句成语说,红颜祸水。我说,不是这样的。
确实,有一部分美女,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心高气傲,贪慕虚荣,好逸恶劳,缺乏内涵,品行低劣,脾气暴躁……等等。其典型代表,是赵飞燕姐妹。扣除这一部分有脸蛋没人品的,再扣除一部分人品不好不坏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极品女人了。虽然数量较少,但并不代表没有。
本章标题《红颜之赞歌--东汉初年皇后纪》,赞的就是三位红颜:阴丽华,郭圣通,马皇后。
红颜第一赞,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要说阴丽华是东汉第一美女,这一点都不过分。如此天姿国色,再加上处世低调、待人恭谦、生活节俭、仁孝矜慈,完全是美貌与智慧并重,气质与内涵兼具,实乃女人中的典范。
红颜第二赞,郭圣通。她虽然不如阴丽华完美,却也算得上是姿色上佳、人品良好。对婚姻,对爱情,她付出了很多,但最终她所爱的人却还是伤害了她。她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完美的人;她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能力守护那份完美。她值得同情,同时也值得我为她唱一首红颜之赞歌。
红颜第三赞,马皇后。马皇后和阴丽华基本上是同样的人,她们都是美女,人生经历相似,而且为人处世的风格也大同小异。赞了阴丽华,实际上就是赞了马皇后,赞了马皇后,实际上就是赞了阴丽华。美中不足的是她没有生育,夺走(这个我不太好用词)了别人的儿子,虽然她这个后妈当得不错,但给人的感觉总不如亲妈来得亲。另外,《后汉书》作者范晔矫枉过正,本来马皇后是想做好事不留名,结果被他搞得人尽皆知,实在是一个败笔,影响了马皇后的形象。不过总的来说,马皇后也算得上是个好女人、好皇后。
现在,我想问各位一句:读历史,究竟读什么?
有人说,楼主,我就是冲着你幽默搞笑的风格来的,就当作是在看笑话了--若单纯是看笑话,其实又何必读历史?随便打开电视,娱乐节目一大把,把遥控器一按,往沙发上一躺,看得眼睛微眯,直到昏昏睡去,岂不是要来得舒服?
历史很搞笑吗?有时候可能是搞笑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沉重的。居庙堂之上,面对官场倾轧、宫廷斗争,必须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稍有差池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处江湖之远,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交不完的苛捐杂税,受不尽的豪强欺压,终日奔波劳碌,却还是很难过上安稳日子,随便一场天灾人祸,就能把一切撕成粉碎,“某地大饥,人相食”之类的记载,在史书中随处可见。
古人编撰史书实属不易,要写成一本书,往往需要穷尽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精力。有时候史书没写完,人却一命呜呼,九泉之下也死而有憾。就算写完,也很难说是功德圆满,最大的问题是书写出来了,能看懂的人很少。
今人看古书会觉得言辞生涩、古奥艰深,其实古人看古书,要想弄懂作者的意思,也是不容易的。比如班固的《汉书》面世之后读者寥寥,结果班固的妹妹班昭不得不开了个阅读训练班来推广这本书。班昭培训得了一时,培训不了一世,过了些年之后,能读懂这本书的人又变少了。比如三国时,孙权就曾请张昭教长子孙登读《汉书》。直到唐代,颜师古注解《汉书》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历史假若无人关注、无人研究,就会逐渐被人遗忘。一个民族显然不应该遗忘自己的历史,有一种文化,有一种思想,有一种精神,是注定要被铭记的,它们是我们的根。
严格来说,“历史小说”这个名词是不正确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而小说是凭空想象的,这两个词混搭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总是很别扭。但除此之外,我又实在想不出什么名词,来准确形容我的这部作品:是历史,但又不是纯粹的历史;是小说,但又不是真正的小说。那还是姑且称它为“历史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