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具体的挖掘和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我面对他们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灵魂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内心受到了冲撞,有很多非常个性化的感受和感述,在往我的眼睛里撞,往我的脑袋里面钻,大家知道这样一种个性化的感受,它是电视无法承载的,我是一个电视民工,干了20多年。但是大家知道,电视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经营,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一种感情和思想空间的一种赚取。而文字、文学是一个个体生命对另一个个体生命的倾诉、慰藉,这是我这些年来愿意码一码字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和原因。所以,在做这样一个片子的时候,我把我个人的主观的感受说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潘凯雄社长,潘凯雄社长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这样一个感受,所以就派来了当代文学编辑部的主任脚印女士、颜炼军先生,他们跟我接触,我实在没有办法正常地完成这本书的组稿工作,因为电视很耗费精力和时间,所以我们就约定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稿,我们用了13周的时间,由我评议、讲述了13个人物的这样一种转身的经历。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组稿经历里面,可能也是不多见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书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口语话的东西、非文本化的东西的存在,这也可以是一种遗憾,也可以是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进行到14周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些事情还未尽,所以我跟脚印又进行了一次谈话,就形成了这本书的后记。转身之后,在这本书后记里面,我大胆地梳理了近30年来中国面临的十次大的历史性的机遇。这使我想到,在回忆我们数千年历史的时候,我没有发现有任何一个时代,有这30年如此之精彩,有这30年透射在我们每个个人生命上的非凡那么多,才使我有这本书卷首的那句话,随意吹起的一个口哨,就可以驶往任何一个真理的彼岸,大家知道这是我们民族之心,我们的民族发源于一条贫瘠而泛滥的一条河上,铸就了我们民族这样一种性格特征,它是苦难的,是多灾的,是勤劳的。
这本书在后面,我自己说,我只是一个电视人,是一个小记者,我也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经济学家,我没有资格对这段历史做结论,但是我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总结过去30年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展望未来,未来面对的30年,我提出来了可能我们将面临的5个挑战,这就是这本后记的主要的一些内容。当然,我们实际上可以归纳的机遇不止十个,挑战也不止五个,这是我自己浅显、粗陋的一些认识。文学在我心中一直占有非常非常的位置,这是我内心不可缺失的部分,文学是这个社会的软化剂。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够自圆其说这件事情,我们这个社会被商业法则切割得太整齐了,切割得没有缝隙。文学可以软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把脚步放慢一些,所以文学我认为是思想的乳汁,是我们心灵的黄牡丹泉,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回到文学上,多读读书,它的社会功能是不能丧失的。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的电视片将在12月初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也希望大家关注,希望大家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谢谢各位领导。
主持人:
在王春元先生《转身》第一页也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方向不仅在未来,还在过去,需要转身才能发现。”这个书中也有一个非常出彩的主人公,那就是著名的企业家李晓华先生,现在就请李晓华先生来讲一下他转身的独特的体验。
李晓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出席春元的《转身》的发布会,首先我和春元也是老朋友,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才华横溢的一个人,他首先是记者,是制片人,也就是说电视人,但是他能够写出这么多让人们所喜爱的书,而且是一个高产作家,除了《忏悔无门》,又出《灵魂21克》,又出《转身》,这在电视人里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曾经跟他探讨过,尤其《忏悔无门》出来之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这个书虽然没有教育意义,但是有商业意义,很多人去买你的书,看你的书,但是这个书你给它美化了,你把一个不太健康的人写的很阳光,让大家能够接受他,这是你很大的功劳。李春平,我跟他是街坊,我对他非常了解,他是通过女人致富。我跟春元讲,你这个书一出来以后,很多人都跑到饭店门口泡酒吧,这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渠道了,所以把他给歌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