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CMM模式(1)
郭台铭曾对公司长期经营方向,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不做品牌,而是有制造品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3C产品制造公司”;第二、机械零组件为根、电子组件为本、材料知识为基础的“CMM机电整合制造公司”;第三、业绩每年成长30%,利润每年成长30%、速度每年加快30%为努力目标,且为“科技应用在传统制造能力的科技制造公司”。第一点是“方向”;第二点是“方法”;第三点是“结果”。“方法”最关键。
那么什么是“CMM”呢?它是郭台铭创立的富士康独特制造模式,体现了郭台铭对制造业和科技的深刻理解。
在郭台铭看来,科技并不一定是要开发一外特殊先进功能的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模具、冲压、挤出、热处理、材料等都需要科技的提升。
“C”指的是零组件(Component)。郭台铭把“C”比作整个产业大树的“根”。在PC产业之中,但凡电路板、内存、光驱、显卡、电源供应器、中央处理器CPU、连接器、机壳等等,都可以被归类为“零组件”,像有些零组件具有取代性低的关键地位,也被称为“关键零组件” 。在这种产业链里,连接器就是一颗“种子”,向上发芽之前,首先向下生根。因此强大的模具能力成为富士康最深的根基。连接器等关键元器件向下扎根的还有材料科技,电子产品的小、微、精、薄以及强大功能的要求,在散热、传导、节能、环保等方面需要新材料,纳米、镁合金等新材料、新技术由此得到开发。特殊功能的新材料让电子元器件体积变小,但传导、传输功能强大、散热、节能等功能更佳,而这些技术让富士康的“关键零组件”成为高科技产品,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诚如郭台铭所说,“材料知识是我们的基础”。
第一个“M”指的是“模块”(Module)。富士康在掌握了连接器、机壳等“关键零组件”之后,向上聚合,进入“模块”化制造的阶段。所谓“模块”,其实就是一定规格化的产品整合状态。成百上千散乱的电子元器件,由导线相互连接,从而发挥出各自的功能,最后形成电子产品的整体功能。在电子产品中,这些元器件的组合是不能散乱的,需要进行整合,将一些相关的元器件科学地排列组合形成最佳排列,成千上百的元器件组合在一起,一部电脑由几大件组合起来。但是“模块”和“组装”不同,因为“组装”只是零件的结合,模块化却有着“整合”的涵义。良好的“模块化”,各元器件之间可以相互作用配合,不但形成最佳排列,而且功能最佳,还可以降低总组件的使用数量、进一步节省成本及生产效率。比如说“准系统”就是一种供组装前的模块化产品,许多电子零件也都有模块化的制造过程,像电池模块、散热模块、内存模块等。
第二个“M”是移动、复制(Move)。从“关键零组件”到“模块化”,进而就制造出完整的电子产品。这个过程的零件、技术、设备、经验、员工等可以迅速的转移、转化到生产另一种电子产品。从电脑到手机,到消费电子,甚至到汽车,大体上是相通的。手机、iPod、游戏机,实际上都是特殊功能的电脑,从正在发展的汽车电子方面来说,汽车也是一部大的电脑。在未来“光、机、电”产品整合的趋势之下,CMM代表的是零件、模块、系统的整合模式,也对光机电产品相当有利。正是这种转化,让富士康不停地进入新领域,开发新产品,迎来新客户,缔造新产业。在富士康的产业树冠上,结出电脑、手机、iPod、MP4、游戏机、照相机、电视机、DVD、程控电话机等一系列产品之果,可谓根深叶茂,蓬蓬勃勃。
近年,富士康又在“CMM”的头尾加上了“e”和“s”,成为“eCMMS”。e指的是“信息流”,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从设计、生产到出货更加精确快速;而“S”指的是“服务” (Servce),主要是指“共同设计” 。
如此,速度、品质、成本、科技、服务、资源的六大竞争力都能从eCMMS找到源泉。eCMMS模式为富士康的产业扩张发挥出无人能敌的效能。
效能之一:上下游互动。模具、连接器、机壳、准系统,技术、制造、产品的一步步提升,让产品在一条产业链上不断地结出果实,上游推动产业向下游快速前进;每一种新产品推出,又都带动上游产业的进一步提升。这种上下游产业的互动,既体现了产业专注的优点,又爆发出多元化的扩张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矛盾。这种互动促进让富士康所涉及的产品都达到35%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