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清访谈录(1)

赵海清是北川县陈家坝乡党委书记。海清跟我早在2002年就认识,那年他到行政学院公务员班学习,我是他的班主任。陈家坝是北川“关外”受灾最重的乡,我早就听说,陈家坝有几个村子整体都没了,很多北川人都说,陈家坝受灾程度不亚于北川县城。赵海清这次名声大振,是因为5月13号CNN记者对他的采访,他被称为“感动世界的北川硬汉”。但是在地震后我跟他的几次接触中,他反复表达一个观点:陈家坝受的关注太少,因为陈家坝从交通上讲是一个死角,领导和媒体都很少能到达,因此,他对陈家坝的灾后重建充满忧虑。赵海清名声在外,身处灾区的人我们反而不知道,因为那些日子里我们根本没有条件看电视。我们的访谈,主要是谈工作,他很少说自己,因此,关于赵海清的许多事,我们都被蒙在鼓里。

对赵海清的访谈是借用陈国兴局长的办公室进行的。上午访陈局长的时候,赵海清就来过,中午吃饭,他又匆匆来敬了一杯酒,但很快又离开了。他似乎一直在忙着什么,还是在回避着什么?直到下午两点过,他才坐下来,开始正式接受我们的访谈。

受访人:北川县陈家坝乡党委书记赵海清

访谈时间:2008年7月21日下午

访谈地点:安昌镇北川县安监局临时办公点

访谈人员:清华大学应急研究基地周玲;北师大社会发展研究所张誉译;绵阳市委党校张建

张誉译:赵书记,您现在还是陈家坝乡的党委书记吗?

赵海清(笑,用普通话):是呀,还是。老不进步的人。

张誉译:赵书记您看,我们的目的是……

〔赵海清的手机突然响起,他说一声“对不起呀”,便接听电话。〕

赵海清(用四川话接电话):唉,你好……入住呀?入住了一千人,绝大多数没有入住。……哎呀你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知道吧?我需要四千套板房,我只建了1700套,现在已经不建了,你说我怎么来入住?硬是把我逼得恼火(厉害)。我只能首先考虑学生呀,把学生先安进去……这个你不要报道不要宣传,我们那个地方做得差,啊,你让其他人代表北川,我们就没法代表,啊。……我给你说,住进去都是他们占进去的,都是我清理的对象。我现在提出的口号是都不住平板房,知道吗,都住平板房我拿什么搞建设?没法修房子,知道吗?如果要修(板房)的话,还要给我修两千多套,我才有法解决所有老百姓的问题。……援建的人换防了,搭板房的人都走了,搞灾后重建的人又来了,但旗帜没有倒啊,还是青岛,嗯……不好意思哈,我们做得不好啊。

张誉译:那我们就开始啦?

赵海清:好。

〔访谈刚一开始,赵海清的电话铃再次响起,他看一下号码,中断访谈接听。〕

赵海清(四川话接电话):哎,你好!……他给我也打电话说过这个情况,……不着急,有啥子情况你问一下,问我们也行,没得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对、对,包括我儿子他们,都在曲山镇,都在曲山镇办的。……对、对、对,好嘛,……没有、没有,这是应该做的。好。

〔赵海清收起电话,继续接受访谈。〕

赵海清(普通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从陈家坝乡政府出来,我们什么都没带,一张纸都没有带出来。

周玲:就是地震的时候?

赵海清:对,整个办公楼,二楼变一楼,整个办公楼没有了。后来有一次上面来检查说你们物资发放要登记、要造册,我说造什么册呀,我连一张纸都没有我造什么册呀,但是你可以检查,我们发放的东西,全部发给老百姓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