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四周闪光的暗处(2)

但是,在世界上,像他们这样充满激情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普通人对世界并不十分好奇。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得不面对现实,但也希望最好不要在这方面消耗自己太多的精力。因为,要了解世界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于是,大多数人练就了与他们的那种热情相反的本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当出现了一位像希罗多德这样的人的时候,他求知欲旺盛、醉心于探索发现、不断进取、勇于献身知识,再加上他才智超群,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因此这样出色的人自然就能够名垂青史。

同类人拥有的同样特点,他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就像吸水的海绵很容易吸收一切那样,但也极易失去一切。什么东西在他们身上都不能久留,他们天生不能忍受空虚,他们总得需要吸收新的东西,总要去不断填补空白,总要去补充、提升和扩展。希罗多德的思维就不可能停留在一个事件上或者停留在一个国家。总好像有什么东西推着他向前走,让他不能驻足。实际上,今天他发现了什么、确定了什么,明天又让他觉得不合适,他还得继续前行,往更远的地方走。

这些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总的来说,他们也是很不幸的人。因为他们得自己承受凄凉孤独和寂寞。所以,他们也需要去寻找别的人,他们甚至认为,在某个国家或者城市,他们找到了能与之亲近的人和伙伴,并与之相识,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也许有一天,当他们一觉醒来,可能会突然觉得,没有什么能把他们连在一起,应该立刻打起行装出发,因为,他们看到,还有别的国家和别的人召唤着他们、吸引着他们。而他们昨天刚结识的那些人和事,今天却黯然失色、变得毫无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从不依附于任何事,也从不在某个地方深深扎根。他们心灵纯真,表面看上去他们移情别恋,实际上他们是真诚的。如果你问他们,在他们到过的国家他们最喜欢哪一个?这个问题让他们感到很尴尬,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哪个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国家。这样说会让人有牵强附会之感。他们还会再想回那个曾经去过的国家看看吗?

再去一次?会使自己感到尴尬。因为他们从未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还会重新上路,踏上征程。重新上路、踏上征程,这就是他们期望。

我们真的不知道,是什么这么吸引人去周游世界。难道只是出于猎奇吗?难道是为了自讨苦吃,去体会饥荒吗?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吗?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好奇心,那就是一个空虚的人,等于心被焚毁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什么都见识过了,缺乏激情,那就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生活的快乐。希罗多德与这种生活态度完全相反。他是一个兴致勃勃、兴趣广泛、充满活力、喜欢浪迹天涯的人。他头脑中装满了计划、充满了理想和理论学说。他不停地忙碌,要么刚刚远足回到家(但是他的家在哪儿?),要么正在准备下一次出行。他把旅行当做是他对生活、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

他在自己的脑子里绘制着一幅世界地图,这是他自己绘制,并不断修正和不断补充的一幅地图。这是一幅逼真的图像,是可旋转的万花筒,是闪动着的大屏幕。在这上面每天都发生着成百上千件不同的事。埃及人正在建造金字塔,斯奇提亚人正在猎捕猛兽,腓尼基人正在追逐妇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