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辽沈战役:死亡的开端(5)

只有把已关闭的“大门”重新打开。

但是,会议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达成任何决定。

心情恶劣的蒋介石当晚飞回北平去了。

蒋介石不知道,廖耀湘不但没有向锦州继续推进的想法,而且根据自己的计划已经准备带领整个兵团向营口撤退。廖耀湘经过反复陈述,终于得到杜聿明的勉强首肯,杜聿明附加的条件是:退到营口地区后,经盘山、沟帮子向北打,与侯镜如的东进兵团会合。

廖耀湘立即部署向黑山发动攻击。

廖耀湘的部队从彰武、新立屯、新民向南,无论是去营口还是去锦州,都必须经过黑山——“我当时认为准备行动中,最急要的一着,是先攻占黑山。因为无论向哪个方向行动,出营口、退沈阳或继续向锦州进兵,都以先攻占黑山为有利。”在命令第七十一军全力攻占黑山的同时,廖耀湘把自己的计划向他的心腹将领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新六军军长李涛透露了:“必须立即行动或采取预备行动,在必要时独断专行,尤其而后战况千变万化,不可能也不可以等待蒋介石每每不合时机的指示。”廖耀湘的决心是:“只要能救出兵团主力,我就决定干,个人的罪责,出去以后再说。”

应该说,一九四八年十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和长春后,在国民党军的东北将领中,头脑还算清晰的就是这个廖耀湘。作为在一线直接指挥部队的将领,他更多关心的是官兵们的出路——就东北战局未来发展而言,如果廖耀湘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廖耀湘兵团能够迅速移动到营口,而不是整整五天原地不动,整个战役的走向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十八日晚,廖耀湘一切准备完毕,他打电话给卫立煌,报告明天拂晓进攻黑山。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卫立煌犹豫了,他说明天蒋介石要在北平召集会议,还是等他从北平回来之后再作决定。

廖耀湘不知道,他的等待是致命的。

从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七日开始,东北战场上的态势微妙而复杂,国共双方的主力部队近百万人,聚集在辽东那片相对狭窄的地域内,相互的距离很近,彼此的位置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各自的调动也很难隐蔽进行。国民党军方面,大城市只剩下孤独的沈阳,据守已经失去意义,但主力部队依旧有数十万之众,装备精良,能够得到空军的支援。且这些部队大部分已处在运动战状态,随时可以机动。就撤离东北的最终目的而言,夺路而出的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只要调动合理,运动迅速,在锦州附近与东北野战军进行决战的机会是存在的。而在东北野战军一方,攻占锦州之后,死守既不是明智之举,也不是战略目的。虽然东北的“大门”已经关闭,但攻打锦州的主力部队仍处在两面受敌的态势中,沈阳和长春仍在敌手,海岸港口也在敌人的控制中。因此,无论是选择葫芦岛方向的侯镜如兵团,还是选择新立屯方向的廖耀湘兵团,都必须迅速调动部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围歼,在国民党军还没有来得及机动之前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打击。这也是毛泽东“关门打狗”的战略设想的要义。

在双方都存在战机的情况下,战机很可能稍纵即逝。

任何一方的犹豫不决,都将导致彻底的被动。

国共双方的决策层开始了紧张的磋商,这是战争智慧与政治意志的空前较量。

早在部署攻击锦州作战的时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就提出了“先攻锦州再打锦西”。那时,他们并没有把持续攻击的目标,定在从沈阳出来的廖耀湘兵团上,而是选择了葫芦岛、锦西方向的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因为,打下锦州之后,主力部队距离锦西很近便于调动,而且锦西的国民党军相比廖耀湘兵团数量不大。这一战役设想一直持续到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之后。

但是,毛泽东有一个巨大的担心,即此时国民党军可能从东北全面撤退。沈阳守军先接应出长春的郑洞国部,在锦州已被我军占领的情况下,走陆路撤入华北将很困难,那么由营口走海路撤退的可能性很大。营口港封冻的时间是十一月,那么,国民党军必须在十一月以前从海路撤退,否则就走不了了。之前,坚决主张先打锦州,就是为了关闭“大门”,不让东北的国民党军撤入关内;现在,如果蒋介石从海上撤退的计划得以实现,不但原来设想的战役目标没有完满达成,而且一旦东北的国民党军主力撤入华北和中原,势必严重影响已经启动的淮海战役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迅速打下锦西和葫芦岛,继而封闭营口港,不但可以寻歼东北国民党军主力,更是彻底关闭东北“大门”的战略设想的延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