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会卖(12)

  “卢总,能再设一个门市部吗?做门诊用的,最好在繁华地带,这样比较方便。”
  
  卢信峰对这个要求没有心理准备,他迟疑了一下,说得和局领导商议一下。
  
  回到局里,卢信峰把赵章光的要求提了出来,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感觉赵章光是个干实事的人,而且他在郑州确实做得也很成功,不过在北京能不能打开市场现在确实不好说,把这个厂子押上去肯定存在风险。”
  
  李局长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他听卢信峰汇报完,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留住人才就要出血本,我感觉赵章光提的要求也都是盘算过的,不是漫天要价瞎说的。这样吧,厂子就按原计划来做101的工厂,门市部这个要求我觉得不过分,也是为了101的推广嘛,都是一回事,我记得宣武门内大街169号是我们下属公司的门面房,那个地点应该不错,你去看看是不是可以腾出来。”
  
  卢信峰把这消息一说,赵章光非常高兴,没想到这次北京之行收获如此之大!跟民政方面口头约定好,也没草签什么协议,想到在北京已有三天了,他急匆匆地赶回了郑州。
  
  赵章光没有解释他这三天去了哪里,而郑州的伙伴们也没有问,他们已经习惯了赵章光不时的“失踪”。打交道这几年,他们已经发现,赵章光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经常想起什么兴之所至抬腿就走,或者是去山上采药,或者是深入民间收集药方,或者是到某地出诊,或者是去出席什么展销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101的发展。所以,对于赵章光的突然“消失”,他们不仅习惯了,而且很放心。
  
  当然,赵章光之行的目的,周围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察觉。其中一些清醒的人明白,赵章光奔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这一天迟早会来的,阻拦只会稍有延缓,但并不能逆转,所以不如顺其自然。而一般人更愿意把它解释为:或许发明家就是这样,经常冒出火花,不喜欢受约束。
  
  回到医院,赵章光开始跟管城区讨论在郑州办厂和为101更名的事情。这件事双方筹划了很久,现在终于有了眉目。更名的问题很快达成了一致,大家均同意将“101生发酊”改名为“101毛发再生精”,但问题马上摆在眼前:资金不够。管城区不是个富裕单位,无力为101划出办厂的专项资金;而赵章光这几年虽然靠出售101生发酊和收取诊费小有积蓄,但他不是一个对金钱有概念的人,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患者义务治疗,有时还赠送药品,所以积累也不算丰富。
  
  看起来资金不能马上筹措到位,马上就到春节了,赵章光是个大孝子,他准备先回乐清老家陪父母过春节。
  
  在他动身前,卢信峰打来了电话,他说想谈谈关于北京办厂的细节问题,如果能定下来节后就可以着手去做了。
  
  “可是快过春节了,我马上要回老家去,已经一年没回去了。”赵章光憨憨的声音从话筒里传过来。
  
  卢信峰沉吟了一下:“要不这样吧,我跟你回去一趟?首先事不宜迟,咱们尽快把事情谈妥就放心了;另外我也去拜访一下伯父伯母,看看你的家乡,你看好不好?”
  
  只要跟101发展有关的事,赵章光皆无不可,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卢信峰带着两个同事从北京出发,赵章光和妻弟林余存从郑州出发,约好了在杭州见面。见面后一商议,干脆别坐长途车了,5个人花300块钱包了一辆大黄海,直接开往乐清。出了省道后的路蜿蜒曲折而且狭窄,足足开了15个小时才到。
  
  卢信峰下车一看,这地方封闭贫穷,街上没什么像样的建筑,更没什么宾馆,跟赵章光一合计,干脆住到他家,见面谈事还方便。于是一行人又打了出租车到柳市,又坐小船到了泥垟村。
  
  一个礼拜的时间,卢信峰跑遍了乐清当地的各个部门,对101起步发展的全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地卫生局虽然承认赵章光赤脚医生的身份,但极不欢迎他的药,认为是假的。看起来,在这个封闭的地方,保守和偏见的色彩还是很浓重的。卢信峰大致明白了赵章光为什么会离开家乡远走郑州,他反而对赵章光更有信心了,能从这么一个小地方走出来,说明赵章光的眼界和毅力必有过人之处。从乐清到郑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从郑州到北京也许就能打开一个新世界。
  
  让卢信峰有点意外的是,赵章光居然还有一位律师,就是他后来的亲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懂法律的人,他担心赵章光太老实被人骗,特意一起陪着谈判。一番磋商之后,双方草签了一个合同,同意来北京重新办厂。卢信峰转达了民政局领导的意思,希望赵章光舍弃郑州厂,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北京来。
  
  赵章光一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能抛弃郑州,好几年了,很有感情的。而且没有郑州当初的支持,就没有101的今天。我结识新朋友,但不能忘记老朋友”。
  
  虽然受挫,卢信峰心中却暗暗敬重赵章光的为人,这样实诚的人,值得交!但也因为这个分歧,双方商定,这次的协议只是一个意向,具体细节要跟郑州方面商议后再决定。
  
  然而,兴奋中的赵章光不知道,郑州,已经在暗流涌动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