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会卖(8)

  “俺农村人也没啥好东西给你,这是俺家养的鸡下的蛋,你尝尝,可香啦!”说着,小胡把一个大筐往赵章光面前一推,揭掉上面盖的毛巾,满满一筐土鸡蛋。
  
  “你病好了就好,东西我们不能要!”赵章光连连摇手。
  
  “反正你得收下!不收就是瞧不起我!”小胡看来也并不善言辞,但粗犷的外表下有一副憨厚心肠。
  
  赵章光知道争不过他:“好,我收下了,代表所有大夫一起收!放到食堂给大家一起炒了吃补脑子!你说好不好?”
  
  “中!那才好哩,大夫们养足精神能治好更多病人!”说着,小胡提起筐子送到了食堂。
  
  一天之内碰到两位患者登门致谢,向阳医院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夫们都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虽说只是个小小的头发问题,却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甚至人生啊。
  
  过了没多久,第一批志愿者中另一位没长出头发的患者也来复诊了,大夫们仔细查看,发现他是假性脱发,是由于浅表性疤痕造成的,毛囊已经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应该算是不治之症。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斑秃、普秃患者,101生发酊百分百有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每天都有长出头发来报喜或出院的病人,对赵医生千恩万谢,也时不时会碰到脾气暴躁的患者上门叫骂,可赵章光都一视同仁,总是不温不火的语气,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来到向阳医院的病人。
  
  而新华社的报道,打破了赵章光平静的生活。
  
  北京民政局看到了新华社的文章,他们敏锐地发现,这位治秃高手可能是改变“大宝生发灵”命运的最大希望,他们决意请这位高人进京。
  
  考虑到郑州方面可能会对这位名医有特殊保护,民政局提前做了准备,派三露厂的两个人扮成记者,去找赵章光。谁知郑州方面戒备相当严,从门卫到医院办公室,一道道关口盘查得很严,问来问去还是给挡了驾。两人连赵章光的影子都没见着就铩羽而归。
  
  北京民政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卢信峰干脆亲自出马。绕了无数圈子,卢信峰从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找到一个能跟赵章光搭上关系的人。巧的是,这人还与帮赵章光出名的新华社记者赵平安有关,卢信峰一位战友的儿子与赵平安的儿子是朋友,通过小赵,总算把话递给了赵章光——北京民政局有意请他进京发展,可到中原饭店1101号房间详谈。
  
  赵章光得知消息后,毫不迟疑就去了饭店,他的想法很单纯,只要能让101发展壮大,都是好事。郑州方面苦心经营的“包围圈”他完全没有察觉,也不知道自己这个举动已经犯了大忌。
  
  电梯直上11楼,赵章光看着房间号心情不错:1101,跟101还挺有缘呢,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在房间里心神不定的卢信峰终于等来了敲门声,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个子男人,卢信峰脱口而出:“你就是赵章光赵大夫吧?”
  
  “我就是,听说有从北京市民政局来的同志找我,让我到这里见面。”来人说话有浓重的浙江口音,但开门见山,没有任何拐弯抹角。
  
  “对、对,就是我们找你,我是北京民政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卢信峰,这是我同事小张。民政局派我们专程来跟您谈谈去北京发展的事。”卢信峰突然发现赵章光还站在门外,赶紧把他往里让:“光顾着说话了,快请进,请坐。”
  
  三人进屋坐下,卢信峰将来到郑州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我们在报纸上发现了您的报道,觉得与我们下属的三露厂发展方向非常吻合。而且我们认为,101这样的好产品应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北京可以帮助101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希望能与你达成合作,而且最好能到民政局直接面谈。”看出赵章光是个老实人,卢信峰说话也就单刀直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