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12)
吴法宪与张春桥就宪法草案稿的一些提法再次发生争论。
张春桥以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谈到“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发展马列主义是讽刺”为依据,提议删去稿子中“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等提法。吴法宪反驳说:“要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
结果双方大吵了一场,不欢而散。
会后,吴法宪将情况告诉了陈伯达和林彪。林彪对吴法宪在关键时刻敢于向张春桥发动反击表示满意,说:“吴胖子放炮放得好!”(注8)
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派向江青团伙的发难,只是人民大会堂争斗的继续,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尽管两派明争暗斗十分厉害,这次会议对宪法修改起草最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案:(一)序言不与总纲合并,以三十条方案的序言为基础修改。(二)宪法结构不变。(三)宪法为“不设国家主席”的方案。
到此为止,修改宪法的起草工作告一段落。从1970年3月至8月13日,毛泽东在半年内,6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大家心想这回总该尘埃落定了,拿到政治局会议上讨论,不应该再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了。
已经失利的林彪,却认为政治局会议可能就是他最后的机会。
林彪一面传话表扬吴法宪放炮放得好,立了功,一面又通过叶群分别向陈伯达、黄永胜、李作鹏等人打招呼,要他们在政治上支持吴法宪,分头去查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论“天才”的语录,准备在政治局最后通过宪法修改草案的会议上同江青“那一边”展开斗争。
按照林彪、叶群夫妇的估计,这场恶战在所难免。肯定政治局会议讨论宪法文字定稿时会有一番激烈争论。13日当晚,叶群遂打电话给陈伯达、黄永胜,要他们准备有关领袖们关于“天才”问题上的语录,好在会上和张春桥等人再作“一搏”。
8月14日晚讨论通过宪法修改草案的政治局会议上,林彪这一派有备而来,准备同江青一派激烈交锋。但出乎意料的是,张春桥等人在会上缄口不语,结果根本斗不起来,宪法草案顺利通过。对此,连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也感到有点反常。
这次不战而胜,给林彪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张春桥已经自觉输了理。于是,林彪把目光转向了即将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向手下的几员大将放风:这件事没有完,到庐山还会有问题,还会提出意见来。(注9)
至于宪法如何修改“国家主席”这个问题,因为林彪的坚持,对手张春桥的沉默。直到庐山会议召开之前,也始终没有定论。
九届二中全会在即,周恩来觉得这些问题要向毛泽东报告。
这时,毛泽东已经在西湖边一个叫“汪庄”的老地方住下了。他曾经在这里起草过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召开过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会议……这里的一切总能唤起他对往事的回忆。
据说有人曾统计过,解放后毛泽东去过最多的地方是杭州,前后共去过40多次,其中有26次就住在“汪庄”。
这个风景如画的“天堂之地”和新中国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碧波荡漾的西湖连着中南海。
笔者曾经在书中多次描写过毛泽东在杭州的往事。记得在一本书中提到刘少奇与陈毅1966年4月出访东南亚四国回来,在云南被毛泽东派来的专机接到杭州。走进“汪庄”的宴会厅他们才知道毛泽东已经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10年的动乱岁月。后来毛泽东亲自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了开除刘少奇出党的决议。会址也是在杭州“汪庄”的宴会厅。
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12)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顾保孜